案例查詢

目錄切換
目錄切換

【裁判字號】97,沙簡,536
【裁判日期】1000415
【裁判案由】分割共有物
【裁判全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7年度沙簡字第536號
原   告 詹浩志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 律師
複代理人  林蕙姿
複代理人  廖壽民
複代理人  徐佩榆
被   告 陳國晃
被   告 陳洽滄
被   告 陳國珍
被   告 陳厚坤
被   告 陳永慰
被   告 陳國棟
被   告 趙霖
被   告 陳錐如
被   告 陳錐湖
被   告 陳志峰
被   告 陳童超
被   告 黃翠珠
被   告 陳柏承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陳國富
法定代理人 蔡惠娟
前列十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惠伶 律師
複代理人  王秋霜 律師
複代理人  林雅慧
被   告 詹江素桂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林伯壽
被   告 蔡阿桃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林朝旺
被   告 吳進枝
被   告 吳新晃
被   告 吳新嵩
被   告 吳家慶
被   告 吳家榮
被   告 林基斌
            號
被   告 林秀雄
被   告 林志忠
被   告 林振偉
            號
被   告 林志良
被   告 林志田
前列六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林清雲
被   告 林金生
受告知訴訟人台中縣沙鹿鎮農會
法定代理人 吳文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00年4月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台中市○○區○○段竹林小段五八三之二五地號、
地目旱、面積三○六二八平方公尺之土地分割如附圖一所示,依
附表三分歸兩造各自取得或保持共有。
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等六人
應各補償被告蔡阿桃如附表三編號N備註欄所示之金額。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被告林金生、蔡阿桃、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林基斌
      、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吳家慶、
      吳家榮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433條
      之3規定,本院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
      於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
      承當訴訟;前項但書情形,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
      人或第三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訴
      訟法第25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被告陳國珍、
      吳家慶、吳家榮原為坐落台中市○○區○○段竹林小段
      583-25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共有人之一,其所有
      權應有部分分別為238953分之8480、360分之17、360分之
      17,嗣於本案訴訟進行中,被告陳國珍贈與其土地之應有
      部分238953分之4240予第三人陳書育、被告吳家慶及吳家
      榮贈與其土地之應有部分各360分之17予第三人吳溪泉,
      有土地登記謄本附卷可稽,惟第三人陳書育及吳溪泉經本
      院合法通知,並未到場陳述意見,亦未經兩造同意,具狀
      聲明代陳國珍及吳家慶、吳家榮承當訴訟,是以依民事訴
      訟法第254條第1項之規定,仍應列陳國珍、吳家慶及吳家
      榮為本件訴訟之當事人。
  三、又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
      割而受影響。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
      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一、權利人同意分割。二、權利
      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三、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
      而未參加。前項但書情形,於以價金分配或以金錢補償者
      ,準用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第899條第1項規定,民法
      第824之1第2項、第3項定有明文。本件共有人即被告蔡阿
      桃、陳國富、林金生將渠等所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設定
      抵押權於台中縣沙鹿鎮農會,原告於訴訟中業已對抵押權
      人告知訴訟,受告知人已到庭(參見本院98年9月16日言
      詞辯論期日報到單),雖未以言詞或書面表示參加訴訟之
      意,然而揆諸上揭規定,台中縣沙鹿鎮農會之抵押權對於
      分割後移存於被告蔡阿桃、陳國富、林金生所分得之土地
      ,並對其所分得之價金及金錢補償有權利質權,合先敘明
      。
貳、兩造爭執要旨:
  一、原告主張:
    (一)系爭土地為原告詹浩志、被告林金生、陳國晃、陳洽滄、
      陳國珍、蔡阿桃、陳厚坤、陳國富、陳永慰、陳國棟、趙
      霖、陳錐如、陳錐湖、陳志峰、詹江素桂、陳童超、吳進
      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慶、吳家榮、林基斌、林秀雄
      、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陳柏承及黃翠珠等
      29 人共有(其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按各共有人得
      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
      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
      明文。查系爭土地依其使用目的無不能分割之情事,且兩
      造間未訂有不分割之特約,核與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相
      符。系爭土地目前大部分為荒野之空地,其他部分遭少數
      共有人栽種短期農作物。原告主張兩造土地分割方案(下
      稱甲案)為:如台中市清水地政事務所民國99年9月15
      日清地測字第0990014679號函檢送之鑑定圖(本判決引為
      附件,下稱附圖一)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7230平方公尺土
      地由原告詹浩志與被告詹江素桂二人共同分得,並依1663
      /56663、55000/56663比例維持共有;如附圖一所示編
      號B部分面積2359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陳柏承分得;如
      附圖一所示編號C部分面積2359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陳國
      富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D部分面積919平方公尺土地
      被告黃翠珠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E部分面積490平方
      公尺土地,為3米私設道路,由被告陳國晃、陳洽滄、陳
      國珍、陳厚坤、陳永慰、陳國棟、趙霖、陳錐如、陳錐湖
      、陳志峰、陳童超、黃翠珠、陳柏承、陳國富(下稱被告
      陳國晃等14人)依附表二持份比例維持共有;如附圖一
      所示編號F部分面積139平方公尺土地,為3米私設道路,
      由全體共有人依附表一持份比例維持共有;如附圖一所
      示編號G部分面積1039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趙霖分得;
      如附圖一所示編號H部分面積694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陳厚
      坤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I部分面積694平方公尺土地
      由被告陳童超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K部分面積3739
      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陳國晃、陳洽滄、陳國珍(其贈與應
      有部分4240 /238953予第三人陳書育)、陳永慰、陳國棟
      、陳錐如、陳錐湖、陳志峰共同分得,並依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被告陳國珍及第三人陳書育之應有部分各為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比例維持共有;如附圖一所示編號L部分面積2260平
      方公尺土地由被告林金生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M部
      分面積1282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志忠
      、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等6人共同分得,並依100445/
      803560、100445/803560、200890/803560、200890/80356
      0、100445/803560、100445/803560比例維持共有;如
      附圖一所示編號N部分面積154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林基斌
      、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等6人共同
      分得,並依100445/803560、100445/803560、200890/803
      560、200890/803560、100445/803560、100445/803560比
      例維持共有;如附圖一所示編號O部分面積1128方公尺
      土地由被告蔡阿桃分得;如附圖一所示編號P部分面積
      6142平方公尺土地由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
      慶、吳家榮共同分得,並依108972/0000000、406215/000
      0000、406215/0000000、406215/0000000、406215/00000
      00(嗣吳家慶、吳家榮將其應有部分移轉予第三人吳溪泉
      ,故吳溪泉之應有部分應為812430/0000000)比例維持共
      有。另上開編號N之部分(面積154平方公尺),原應由被
      告蔡阿桃分得,然為顧及分割後編號M(面積1282平方公
      尺,由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
      林志田等6人分得)之地形完整,相關找補條件已由被告
      林基斌等6人與被告蔡阿桃於97年7月19日簽訂協議在案,
      以每坪單價新臺幣(下同)8,000元作為找補之依據,依
      此計算被告林基斌等6人應補償被告蔡阿桃之金額為372,
      680元(計算式:154×0.3025×8000=372680)。此外,
      各群組共有人日後分割所分得之位置皆能由現行之三米農
      路與外界通行出入。原告所提出之分割方案應屬最合理公
      平之方案。如法院認為系爭土地應採變價分割之方式,原
      告亦願接受。
    (二)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1.請求就兩造共有坐落台
      中市○○區○○段竹林小段583-25地號土地准予分割。2.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原告對被告抗辯之陳述:
    1.本件是都市計畫內之土地,所以有土地分區使用證明書,
      法源依據應為都市計畫法,而非區域計畫法,本件使用分
      區為保護區,不是建築基地,所以沒有指定建築線問題。
      就算農業區之建地或農業用地,在申請建築農舍也不用指
      定建築線。
    2.被告陳國晃等14人所提分割方案(下稱乙案)須留設編號
      C 部分做為道路使用,日後之道路開闢費用(整地、碎石
      級配、鋪設柏油或水泥)由何人支出?前述私設道路僅由
      附圖所示編號A、B、E、F、H、I、J、K地號八筆土地之共
      有人通行使用,其餘共有人願分擔與其無關之道路開闢費
      用?若道路實際上並無法開闢,則分得前述八筆地號土地
      之共有人,在分割後要如何使用其所分得之土地?反觀,
      甲案僅預留編號F之位置,至於被告陳國晃等14人日後是
      否開闢編號E之私設道路,皆由被告陳國晃等14人自行決
      定,與其他共有人無涉。換言之,就分割後之權利義務而
      言,原告所主張之分割方案明顯較被告陳國晃等14人所主
      張的分割方案明確,自不待言。綜上所陳,決定兩造分割
      方案之取捨,就日後私設道路能否實際開闢一節,應為妥
      善之考量,不可不慎。
    3.乙案僅對被告陳國晃等14人有利,卻對另外其他14名共有
      人造成分得面積短少之現象,該分割方案並非公平合理。
  二、被告抗辯:
    (一)被告陳國晃等14人之抗辯:
    1.原告起訴請求就本件共有土地為原物分割,本應提出合法
      適當、公平之分割方案,未料,原告不滿意被告等人提出
      之分割方案,即建議就共有土地為變價分割,原告之作法
      顯非妥適。因依據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71號判例要旨
      :「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須先就原物分配,於原物分配有
      困難時,則予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而就原物分
      配時,如發現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亦
      得以金錢補償之,並非定出於變賣之一途。」最高法院51
      年台上字第1659號判例要旨:「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
      可由法院自由裁量,但亦須以其方法適當者為限。本件兩
      造共有之土地,上訴人請求按其在第一審所提出之圖樣分
      割,被上訴人亦非絕對不願分割,祇求按各人占有形勢以
      為分割而已,是將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之原則,兩造已有
      同意,惟應如何按其成分,劃分地區分配於各共有人,或
      對於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如何酌以金錢補償之,
      在審理事實之法院,非不能定一適當之方法以為分割。若
      遽將土地予以變賣,則兩造在系爭地上建築居住之房屋,
      勢非拆遷不可,其方法自非適當。」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
      第338號判例要旨:「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
      變價分割,法院固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
      束,但乃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定之。共有人若就共有物在
      生活上有密不可分之依存關係,倘法院全然不顧,判命變
      價分割,其所定分割方法,是否符公平原則?即值推求。
      」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32號判例要旨:「定共有物之分
      割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但亦須以其方法適當者為
      限。兩造共有之土地,倘一造請求按其所提之圖樣分割,
      他造亦願分割,僅所提之分割圖樣不同而已,則將原物分
      配於各共有人之原則,兩造已有同意,惟應如何按其應有
      部分,將共有土地分配於各共有人,或對於不能按其應有
      部分受分配者,如何酌以金錢補償之,在審理事實之法院
      ,非不能定一適當之方法以為分割。若遽將土地予以變賣
      ,不惟與共有人之意願有悖,甚或導致將來之土地所有權
      人與地上房屋所有權人間法律關係之複雜,其方法自非適
      當。」則原告於97年12月23日民事準備書狀記載「不論依
      被告陳國晃等十四人所提之分割方案或分割方案之內容,
      原告所分得之位置皆為最不利之位置,如其餘共有人仍無
      法就分割內容達成一致者,原告茲建議本院採變價分割作
      為本件之分割方法」,原告之該項建議顯不適當。蓋原告
      起訴係請求就共有土地為原物分割,而各共有人亦願意分
      割,僅兩造所提出之分割方案不同而已,故原告不同意被
      告等人所提出之分割方案,應再提出合法、適當、公平之
      分割方案,惟原告捨此不為,建議就本件共有土地為變價
      分割,自非適當,毫無疑義。
    2.台中縣政府已公告公開展覽「變更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第
      三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圖,本件系爭土地即屬前開
      「變更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之範圍
      ,合先敘明。本件系爭土地位於台中縣政府向內政部申請
      都市計畫變更之範圍內,該土地經都市計畫變更確定後,
      即可供建築使用。依據(1)區域計畫法第13條規定:「區域
      計畫公告實施後,擬訂計畫之機關應視實際發展情況,每
      五年通盤檢討一次,並作必要之變更。但有左列情事之一
      者,得隨時檢討變更之:一、發生或避免重大災害。二、
      興辦重大開發或建設事業。三、區域建設推行委員會之建
      議。區域計畫之變更,依第9條及第10條程序辦理;必要
      時,上級主管機關得比照第6條第2項規定變更之。」(2)都
      市計畫法第26條規定:「都市計畫經發佈實施後,不得隨
      時任意變更。但擬訂計畫之機關每三年內或五年內至少應
      通盤檢討一次,依據發展情況,並參考人民建議作必要之
      變更。對於非必要之公共設施用地,應變更其使用。前項
      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之辦理機關、作業方法及檢討基準
      等事項之實施辦法,由內政部定之。」同法第29條規定:
      「內政部、各級地方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所為訂定
      、擬定或變更計畫,得派查勘人員進入公私土地內實施勘
      查或測量。」查本件系爭土地,係由台中市○○區○○段
      竹林小段583地號土地分割出,此有前開二筆土地之異動
      索引資料可稽。而之所以逕行分割出系爭土地,原因即是
      台中縣政府向內政部申請都市計畫變更,其範圍包括系爭
      土地。內政部核准台中縣政府變更都市計畫之申請,系爭
      土地之使用用途即為得供建築使用之土地。
    3.按申請建築之基地必須臨接道路,始得向建築主管機關申
      請指定「建築線」。而就共有土地之一部分供作道路使用
      ,任何共有人或其車輛均有可能通行於該道路,且政府將
      來徵收該道路之土地,共有人均可獲得補償費,故供作道
      路使用之部分,應由全體共有人繼續維持共有。依據建築
      法第42條規定:「建築基地與『建築線』應相連接,其接
      連部分之最小寬度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統一規定
      。‧‧‧。」同法第48條規定:「直轄市、縣(市)(局
      )主管建築機關,應指定已經公告道路之境界線為『建築
      線』,但都市細部計畫規定須退縮建築時,從其規定。前
      項以外之現有巷道,直轄市、縣(市)(局)主管建築機
      關,認有必要時得另定『建築線』;其辦法於建築管理規
      則中定之。」同法第49條規定:「在依法公布尚未闢築或
      擴寬之道路線兩旁建造建築物,應依照直轄市、縣(市)
      (局)主管建築機關指定之『建築線』退讓。」同法第52
      條規定:「依第49條、第50條退讓之土地,由直轄市、縣
      (市)(局)政府依法徵收。其地價補償,依都市計畫法
      規定辦理。」茲為共有人將來得申請建築使用,每位共有
      人所分得之土地必須臨接道路,故必須將共有土地之一部
      分作為道路使用,俾讓每位共有人取得臨接道路之土地。
      而將共有土地之一部分供作道路使用,共有人及共有人以
      外之人、車均可能通行於該道路,故部分共有人稱其等不
      會使用被告所提分割方案之道路,並不符實。按道路係供
      公眾通行之用,將來政府徵收道路之土地,共有人均可獲
      得補償費,故供作道路使用之土地,由共有人繼續維持共
      有,應屬公平、適當。
    4.被告等人係在農業發展條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共有本
      件系爭土地(被告陳柏承之前手陳聯賜係在農業發展條例
      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取得本件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
      、被告黃翠珠之前手黃翠莞之前手陳峻福係在農業發展條
      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取得本件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
      分),故本件系爭土地經法院為裁判分割後,被告等人就
      單獨所有之土地,得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3項之規定
      ,依相關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法令規定,申請興建農舍,
      應無疑義。原告指稱被告陳柏承、陳國富、趙霖、陳厚坤
      、陳童超、黃翠珠等6人分割後之面積未達0.25公頃,參
      照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3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無法
      申請建築農舍云云,顯然是誤解法令。依據農業發展條例
      第16條規定:「每宗耕地分割後每人所有面積未達0.25公
      頃者,不得分割。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
      ...。三、本條例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後所繼承之耕
      地,得分割為單獨所有。四、本條例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
      施行前之共有耕地,得分割為單獨所有。」農業發展條例
      第18條規定:「本條例中華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後
      』取得農業用地之農民,無自用農舍而需興建者,經直轄
      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於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
      村發展,得申請以集村方式或在自有農業用地興建農舍。
      ...。本條例中華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取得農
      業用地,且無自用農舍而需興建者,得依『相關土地使用
      管制』及『建築法令』規定,申請興建農舍。本條例中華
      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共有耕地』,而於本條
      例中華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後』『分割』為單獨所
      有,且無自用農舍而需興建者,亦同。...。」農業用地
      興建農舍辦法第2條規定:「依本條例『第18條第3項』規
      定申請興建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並符合第3條第1項第
      4款及第5款規定,其申請興建農舍,得依都市計畫法省(
      市)施行細則、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實施區域
      計畫法地區建築管理辦法、建築法、國家公園法及其他相
      關法令規定辦理,不受本辦法所定申請興建農舍相關規定
      之限制。」經查,被告陳柏承雖於94年10月4日始取得
      本件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分,但被告陳柏承之前手陳
      聯賜於63年3月1日即取得本件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分
      ,故被告陳柏承繼受前手陳聯賜之法律上地位,依農業發
      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4款之規定,得分割為單獨所有。被
      告黃翠珠雖於94年10月13始使取得本件系爭土地之所有權
      應有部分,但被告黃翠珠之前手黃翠莞之前手陳峻福於79
      年7月11日即取得本件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分,故被
      告黃翠珠繼受前手黃翠莞之前手陳峻福之法律上地位,依
      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4款之規定,得分割為單獨所
      有。原告於98年2月4日民事準備狀記載「然陳柏承、陳國
      富、趙霖、陳厚坤、陳童超、黃翠珠等六人分割後之面積
      明顯未達0.25公頃,參照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3條第1
      項第3款之規定,陳柏承等6人分割後所分得之土地並無法
      申請建築農舍,至為明顯」云云,原告顯然對於法令之規
      定有所誤解。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3條係針對依「
      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1項」之規定,所訂申請興建農舍
      之條件;而被告陳柏承、陳國富、趙霖、陳厚坤、陳童超
      、黃翠珠等6人於本件土地分割後,係依「農業發展條例
      第18條第3項」之規定,申請興建農舍,並不受該宗農業
      用地面積不得小於0.25公頃之限制;因此,原告前開書狀
      記載之內容,顯然是誤解相關法令之規定,毫無疑義。
    5.所謂「耕地」,係指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
      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農牧用地,農業發
      展條例第3條第11款有明文規定。因此,都市計畫法劃定
      為農業區、保護區之田、旱地目土地及非都市土地暫未依
      法編定之田、旱地目土地與國家公園區內之田、旱地目土
      地,則列為耕地以外之農業用地,不受耕地不得細分之限
      制,此有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345號判決可稽。系爭土
      地係「台中港特定計畫區」之「保護區」內之旱地目土地
      ,非屬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11款、第16條所規定之「耕
      地」,不受耕地不得細分之限制,洵無疑義。
    6.98年1月23日修正公布之民法第824條第4項規定:「以原
      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
      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按道路是供公眾通行使用,故
      由全體共有人維持共有,始符合公平原則。而所謂公眾,
      除本件土地之共有人之外,尚包括非本件土地共有人之其
      他大眾,故提供作為道路使用之土地,自應由全體共有人
      繼續維持共有。甲案就供作道路使用之土地,僅供被告陳
      柏承等15人通行之用,並由其共有云云,顯不可採。依據
      台中市清水地政事務所97年6月26日所為本件系爭土地現
      場道路、水溝測量之鑑定圖,再對照乙案,其中編號B之
      道路面積81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陳國富及被告陳國晃、
      陳洽滄、陳國修、陳永慰、陳國棟、陳錐如、陳錐湖、陳
      志峰取得;編號K之道路面積150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吳
      進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慶、吳家榮取得,原告及被
      告詹江素桂並無分配現有既成農路,毫無疑義。因此,原
      告主張除被告陳柏承等15人外,其餘之共有人就所分得之
      土地皆須自行負擔所面臨現有寬度為3米之既成農路面積
      云云,並不實在。
    7.甲案就同樣供作道路使用之土地,其中面積139平方公尺
      由全體共有人按應有部分比例共有,而要被告等14人分擔
      面積490平方公尺的道路用地,甲案顯然不公平,毫無疑
      義。尤其,共有土地供作道路使用之後,任何人均得使用
      該道路。因此,甲案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確實不適當。
    8.依據台中市清水地政事務所99年12月27日清地測字第0990
      020739號函檢送之99年12月12日鑑定圖(本判決引用為附
      件,下稱附圖二),被告提出分割方案乙案為:如附圖二
      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1283平方公尺)分歸被告林基斌、
      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共同取得(應
      有部分比例依序為8分之1、8分之1、8分之2、8分之2、8
      分之1、8分之1);編號B部分(面積1283平方公尺)分歸
      被告蔡阿桃取得;編號D部分(面積7053平方公尺)分歸
      原告詹浩志及被告詹江素桂共同取得(應有部分比例依序
      為56663分之1663、56663分之55000);編號E部分(面積
      220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林金生取得;編號F部分(面積
      239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陳柏承取得;編號G部分(面積
      239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陳國富取得;編號H部分(面積
      105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趙霖取得;編號I部分(面積705
      平方公尺)分歸被告陳厚坤取得;編號J部分(面積705平
      方公尺)分歸被告黃翠珠取得;編號L部分(面積3799平
      方公尺)分歸被告陳國晃、陳洽滄、陳國珍、陳永慰、陳
      國棟、陳錐如、陳錐湖、陳志峰共同取得(應有部份比例
      依序為545/3773、545/3773、1048/3773、612/3773、
      479/3773 、182/377 3、181/3773、181/3773);編號M
      部分(面積5994平方公尺)分歸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
      新嵩、吳家慶、吳家榮共同取得(應有部份比例依序為
      374/5953、1395/5953、1395/5953、13945/59530、
      13945/5953);編號C部分(面積823平方公尺)供作道路
      使用,由全體共有人按原應有部份比例共有。
    9.乙案係道路以外之部分,各共有人分配取得之面積,係按
      應有部份比例予以計算,惟地政機關之測量人員表示,在
      相關繪圖上之限制,其得以繪製之分割方案如附圖所示。
      而依附圖所示分配與各共有人之面積,與各共有人應有部
      分比例之面積,有些許差額,差額面積如100年1月14日民
      事答辯狀附表所示。
    10.按在本件土地之右側臨接坐落台中市○○區○○段竹林小
      段583地號土地(面積46627平方公尺),被告陳國晃、陳
      洽滄、陳國珍、陳厚坤、陳永慰、陳國棟、趙霖、陳錐如
      、陳錐湖、陳志峰、陳童超均為前開土地之共有人,故依
      乙案,被告等人就本件土地所分配之土地,得與將來分割
      前開583地號土地所取得之土地,合併使用,如此可發揮
      土地之最大使用效益。
    11.並聲明:請求准予分割,分割方案如附圖二所示。
    (二)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慶、吳家榮等之抗辯
      :為避免土地分割後過於細分降低使用效益,故同意分割
      後繼續維持共有關係並同意原告所提最新分割方案(即甲
      案)做為本件共有物分割之分割方法,但為求公平,倘被
      告陳國晃等14人仍拒絕自行負擔北段通路面積(即如附圖
      一所示E部分),則被告等5人不同意配合分擔南段通路面
      積(即如附圖一所示F部分)。
    (三)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
      等之抗辯:為避免土地分割後過於細分降低使用效益,故
      同意分割後繼續維持6人共有關係並同意原告所提最新分
      割方案(即甲案)做為本件共有物分割之分割方法,但為
      求公平,倘被告陳國晃等14人仍拒絕自行負擔北段通路面
      積(即如附圖一所示E部分),則被告等人不同意配合分
      擔南段通路面積(即如附圖一所示F部分)。
    (四)被告蔡阿桃之抗辯:
    1.同意原告所提最新分割方案(即甲案)做為本件共有物分
      割之分割方法,但為求公平,倘被告陳國晃等14人仍拒絕
      自行負擔北段通路面積(即如附圖一所示E部分),則被
      告不同意配合分擔南段通路面積(即如附圖一所示F部分
      )。
    2.伊現在耕作之地方為原告提出分割方案編號O部分,希望
      分得之位置為該部分,種植之作物為蕃薯,上面沒有搭蓋
      任何棚架。
    3.依照最新履勘結果,被告詹江素桂所分得之土地是最不好
      之地方,如果依照被告律師所提之分割方案是很不公平。
    (五)被告詹江素桂就被告陳國晃等14人答辯狀內容提出意見如
      下:
    1.系爭土地係於61年1月1日發佈實施之「台中港特定計畫區
      」內【保護區】土地,故該筆土地之使用管制應受下列法
      規逐級管制使用:都市計劃法、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
      則、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台中縣都市計畫保護區農業
      區土地使用審查要點、相關建築技術法規,顯見並無被告
      陳國晃等14人所陳適用「區域計劃法」相關規定之理,應
      先敘明。
    2.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第27條第1項第14款規定保護
      區土地於都市計畫發布實施前原有作農業使用者,在不妨
      礙保護區之劃定目的下,得比照農業區之有關規定及條件
      ,申請建築農舍及農業產銷必要設施,故系爭土地並非一
      般可供建築之用地。
    3.查「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3條第1項第3款前段規定
      「申請興建農舍之該宗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零點二五公
      頃,即2500平方公尺」,故倘依被告陳國晃等14人於答辯
      狀所提之分割方案內其14人中僅有被告陳國晃等8人分得
      編號10之土地符合上開興建農舍面積之限制,其餘6人何
      以共同主張其分割後之土地可供建築使用?
    4.另依「台中縣都市計畫保護區農業區土地使用審查要點」
      第三點規定,系爭土地分割後各區塊欲申請興建農舍、農
      業設施或其他容許使用時,其申請基地應臨接之道路以政
      府或私人自行開闢完竣可供通行車輛之都市○○道路、現
      有巷道者為限;前項申請基地未臨接道路者,除符合建築
      法規設置之私設通路連通至前項可通行道路者外,應檢附
      相關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並自行開闢可通行通路完竣後,
      始得據以申請使用。故系爭土地於分割後如需興建合法農
      舍,應由各區塊所有權人自行開闢連接至現有農路之私設
      道路即可符合,實無指定建築線之必要。
    5.今被告陳國晃等14人一直要求其他分割後不必通行使用之
      共有人就其分割後內部通路共同分擔,實屬無理,因日後
      僅供其14人通行之私設道路開闢後將產生地價稅、土地增
      值稅,且會導致日後無法適用贈與稅及遺產稅之不計入課
      稅總額相關規定,這對其他共有人就該私設通路之使用效
      益及賦稅公平間顯失平衡。且該私設通路倘遲遲無法開闢
      完成時,陳國晃等8人分得之土地亦無法興建合法農舍,
      故該通路何時開闢?而巨額工程費又該由何人負擔?將又
      是另一個棘手問題,故被告陳國晃等14人所提之分割方案
      多所矛盾,並且無法解決此延宕已久之共有問題,反而會
      製造日後更多紛爭,仍欠妥適。
    6.另審酌原告提出之分割方案,僅先就共有人各房份依現況
      農路做大區塊分割,而日後各區塊之共有關係如何處理或
      土地如何利用出賣,則再由目前願意保持共有者另行協議
      ,堪稱公平合理,並已獲絕大多數共有人之認同。
    (六)被告林金生之抗辯:對分割方案無意見,但道路之修繕費
      用應由大家分擔。
參、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
      ,不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
      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且兩造就系爭土地未訂立不分割
      契約,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然兩造迄今無法達成分割之
      協議等事實,有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謄本為證,復為兩
      造所不爭執,堪信原告所陳上情為真正,則原告請求法院
      判決分割共有物,於法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
      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
      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
      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
      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
      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
      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第2款、第3項定有明文
      。另按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利害關係
      及共有物之性質外,尚應斟酌分得部分所得利用之價值、
      經濟效用等原則。且裁判分割共有物,屬形成判決,法院
      定共有物之分割方法,固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及上開事項
      等,而本其自由裁量權為公平合理之分配,但並不受當事
      人聲明、主張或分管約定之拘束(參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
      字第1538號、94年度台上字第1768號、93年度台上字第
      1797 號判決要旨)。準此,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法院
      應依民法第824條第1、2、3項之規定,斟酌共有人之意願
      ,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益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為公平
      適當之分配。另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
      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4
      項亦定有明文。經查:
    (一)所謂「耕地」,係指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
      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農牧用地,農業發展
      條例第3條第11款有明文規定。因此,都市計畫法劃定為
      農業區、保護區之田、旱地目土地及非都市土地暫未依法
      編定之田、旱地目土地與國家公園區內之田、旱地目土地
      ,則列為耕地以外之農業用地,不受耕地不得細分之限制
      ,此有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345號判決可稽。系爭土地
      係「台中港特定計畫區」之「保護區」內之旱地目土地,
      有使用分區證明書、台中縣政府98年3月20日府建城字第
      0980081609號函、土地謄本在卷可稽,故非屬農業發展條
      例第3條第11款所規定之「耕地」,自不受該條例第16條
      所定耕地不得細分之限制,先予敘明。
    (二)系爭土地上既有之道路、溝渠、種植之作物及空地分佈等
      使用現狀,業據本院會同台中市清水地政事務所地政人員
      至現場勘驗屬實,製有98年5月26日、98年11月17日勘驗
      筆錄及該所98年7月9日清地測字第0980009821號函檢附之
      鑑定成果圖在卷可憑。由前揭道路及溝渠分佈鑑定圖所示
      ,編號B、I、K面積分別為81平方公尺、273平方公尺、
      150平方公尺之部分即為現有寬度3公尺之既成農路,且上
      開連外農路皆分佈於系爭土地之東側,而系爭土地面積多
      達30,628平方公尺,為兼顧分割通行道路所必須,以避免
      分割後無法通行道路,致生袋地通行權之爭議,本院認系
      爭土地中間留設3公尺寬之道路為適當,而兩造提出之二
      分割方案中,皆於系爭土地中間留設寬度3公尺之道路以
      供通行。然依乙案留設之道路面積為823平方公尺(即附
      圖二編號C),遠高於甲案中留設之道路面積629平方公尺
      (即附圖一中編號E、F);又依前揭道路及溝渠分佈鑑定
      圖,對照兩造所提出之分割方案,依照原告所提出之甲案
      :編號B之道路面積81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陳柏承;編號
      I之道路面積273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
      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及林金生;編號K之道路
      面積150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
      、吳家慶、吳家榮取得。依照被告陳國晃等14人所提出之
      乙案:編號B之道路面積81平方公尺係被告蔡阿桃取得;
      編號I之道路面積273平方公尺係分歸被告陳國富及被告陳
      國晃、陳洽滄、陳國珍、陳永慰、陳國棟、陳錐如、陳錐
      湖、陳志峰取得;編號K之道路面積150平方公尺,係分
      歸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慶、吳家榮取得。
      如依乙案,上開共有人除分擔上開現有道路面積外,尚須
      分擔編號C之道路面積,顯然不利於上開共有人;尤其是
      對於被告吳進枝、吳新晃、吳新嵩、吳家慶、吳家榮等人
      而言,系爭土地既然經本院為分割之裁判,就渠等所分得
      之位置(無論是甲案附圖一編號P或乙案附圖二編號M)顯
      然無使用附圖一編號E、F號或附圖二編號C道路之可能,
      猶令其與其他共有人就該道路部分維持共有而分擔過多之
      道路面積,將來就共有部分之處分及費用之支出顯係增加
      其不利之負擔;且參酌民法第824條第4項之修正理由:「
      法院為裁判分割時,固應消滅其共有關係,然因共有人之
      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就共有物之一部,有時仍有維持共
      有之必要。例如分割共有土地時,需保留部分土地供為通
      行道路之用是,爰增訂第四項,賦予法院就共有物之特定
      部分不予分割之裁量權,以符實際並得彈性運用。又此項
      共有,應包括由原共有人全體或部分共有人維持共有之二
      種情形。」乃為求共有物分割之彈性故為該條項之修正。
      而依甲案附圖一所示,編號E道路之兩側土地,分歸被告
      陳國晃等14人各自取得或保持共有,前揭修法理由中雖認
      保留部分土地共有之原因之一為供為通行道路之用,惟為
      維持共有之必要者應係指通行該部分保留土地之共有人而
      言,方符公平原則且兼顧該條項修法以求彈性分割共有物
      之意旨;故本院審酌上開共有人之意願、共有人之利益及
      為達到物之使用經濟效益之必要情形,本院認甲案附圖一
      所示E部分僅由被告陳國晃等14人依附表二應有部分比例
      維持共有,尚屬妥適。
    (三)另相較於乙案,甲案就被告蔡阿桃、林金生、林基斌、林
      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所分得之位置,
      皆符合渠等之意願;而被告陳國晃、陳洽滄、陳國珍、陳
      厚坤、陳永慰、陳國棟、趙霖、陳錐如、陳錐湖、陳志峰
      、陳童超為相鄰之台中市○○區○○段竹林小段583地號
      土地之共有人,依甲案亦無違上開共有人得與前開583地
      號土地所取得之土地合併使用以發揮土地之最大使用效益
      之需求;而被告陳國晃等人雖稱原告詹志浩及被告詹江素
      桂並未分擔道路面積,然甲案中編號F之道路仍係全體共
      有人依其應有部分維持共有,故原告及被告詹江素桂亦分
      擔有道路面積共計33平方公尺,故被告陳國晃等人所辯顯
      不足採;綜上,甲案顯已考量大多數共有人之利益,自應
      以甲案之分割方案較為可採。
    (四)又原告詹志浩與被告詹江素桂;被告林基斌、林秀雄、林
      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等6人;被告吳進枝、吳
      新晃、吳新嵩、吳溪泉等4人;被告陳國晃、陳洽滄、陳
      國珍、陳永慰、陳國棟、陳錐如、陳錐湖、陳志峰、陳書
      育等9人,依前揭規定,均各陳明就分得土地部分,願意
      繼續保持共有,亦無不當。準此,本院爰依附圖一甲案之
      分割方法,將上開土地判決分割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五)至於被告陳國晃等14人前揭相關能否興建農舍及指定建築
      線等抗辯,乃因渠等原先提出之分割方案中,留設之道路
      寬度為6米,以符合現今建築法規之要求(參見本院97年
      12 月12日言詞辯論筆錄)。然而,被告陳國晃等14人嗣
      後既然變更其分割方案,將道路寬度變更為3米,前揭爭
      議自毋庸於本判決中一一論述,併予敘明。
  三、再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
      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2項
      規定甚明,已如前述。被告蔡阿桃之應有部分為100445/0
      000000,即甲案中編號N之部分(面積154平方公尺),原
      應由被告蔡阿桃分得,方符按其應有部分分配之規定,然
      為顧及分割後編號M(面積1282平方公尺,由被告林基斌
      、林秀雄、林志忠、林振偉、林志良、林志田等6人分得
      )之地形完整,被告林基斌等6人與被告蔡阿桃業於97年7
      月19日簽訂協議,以每坪單價8,000元為金錢補償之依據
      ,此有備忘錄1份附卷可參,從而,依此計算被告林基斌
      等6人應補償被告蔡阿桃之金額共372,680元(計算式:
      154×0.3025×8000=372680),並應依附表三編號N所示
      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故如附表三編號N備註欄所載,
      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之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
      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
      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而共有物分割事
      件訴訟,係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被告間本可互換地位
      ,故原告訴請分割於法雖屬有據,惟被告應訴乃係因訴訟
      性質上所不得不然,如由被告負擔全部訴訟費用,顯失公
      平,是以本院認為應由兩造按其應有部分之比例分擔訴訟
      費用,方屬公允,爰判決如主文第3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所提證據與本院上開
      論斷無涉或無違,不予贅述。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4     月    15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沙鹿簡易庭
                            法  官  陳俞伶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4     月    15    日
                            書記官

附表一
┌──┬─────┬───────────────┐
│編號│共有人姓名│應有部分                      │
├──┼─────┼───────────────┤
│ 1  │詹浩志    │238950分之1663                │
├──┼─────┼───────────────┤
│ 2  │詹江素桂  │238950分之55000               │
├──┼─────┼───────────────┤
│ 3  │陳柏承    │238953分之19245               │
├──┼─────┼───────────────┤
│ 4  │陳國富    │238953分之19245               │
├──┼─────┼───────────────┤
│ 5  │黃翠珠    │238953分之7500                │
├──┼─────┼───────────────┤
│ 6  │趙霖      │238953分之8480                │
├──┼─────┼───────────────┤
│ 7  │陳厚坤    │238950分之5666                │
├──┼─────┼───────────────┤
│ 8  │陳童超    │238950分之5666                │
├──┼─────┼───────────────┤
│ 9  │陳國晃    │238950分之4407                │
├──┼─────┼───────────────┤
│ 10 │陳洽滄    │238953分之4407                │
├──┼─────┼──────┬────────┤
│ 11 │陳國珍    │238953分之  │嗣贈與其應有部分│
│    │          │8480        │238953分之4240  │
│    │          │            │予陳書育,故被告│
│    │          │            │陳國珍、陳書育之│
│    │          │            │應有部分各應為  │
│    │          │            │238953分之4240  │
├──┼─────┼──────┴────────┤
│ 12 │陳永慰    │238953分之4949                │
├──┼─────┼───────────────┤
│ 13 │陳國棟    │238953分之3875                │
├──┼─────┼───────────────┤
│ 14 │陳錐湖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5 │陳錐如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6 │陳志峰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7 │林金生    │238950分之17710               │
├──┼─────┼───────────────┤
│ 18 │林基斌    │00000000分之100445            │
├──┼─────┼───────────────┤
│ 19 │林秀雄    │00000000分之100445            │
├──┼─────┼───────────────┤
│ 20 │林志良    │00000000分之100445            │
├──┼─────┼───────────────┤
│ 21 │林志田    │00000000分之100445            │
├──┼─────┼───────────────┤
│ 22 │林志忠    │0000000分之100445             │
├──┼─────┼───────────────┤
│ 23 │林振偉    │0000000分之100445             │
├──┼─────┼───────────────┤
│ 24 │蔡阿桃    │0000000分之100445             │
├──┼─────┼───────────────┤
│ 25 │吳進枝    │238950分之3027                │
├──┼─────┼───────────────┤
│ 26 │吳新晃    │1800分之85                    │
├──┼─────┼───────────────┤
│ 27 │吳新嵩    │1800分之85                    │
├──┼─────┼────┬──────────┤
│ 28 │吳家慶    │360分之 │嗣該二人將其應有部分│
│    │          │17      │贈與予吳溪泉,共計為│
├──┼─────┼────┤360分之34           │
│ 29 │吳家榮    │360分之 │                    │
│    │          │17      │                    │
├──┴─────┼────┴──────────┤
│    合計        │1/1                           │
└────────┴───────────────┘

附表二
┌──┬─────┬───────────────┐
│編號│共有人姓名│應有部分                      │
├──┼─────┼───────────────┤
│ 1  │陳柏承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2  │陳國富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3  │黃翠珠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4  │趙霖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5  │陳厚坤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6  │陳童超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7  │陳國晃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8  │陳洽滄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9  │陳國珍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因陳國珍將其應有部分238953分│
│    │          │之4240贈與予陳書育,故被告陳國│
│    │          │珍、第三人陳書育之應有部分應各│
│    │          │為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10 │陳永慰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0     │
├──┼─────┼───────────────┤
│ 11 │陳國棟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2 │陳錐如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3 │陳錐湖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14 │陳志峰    │00000000000分之000000000      │
├──┴─────┼───────────────┤
│    合計        │1/1                           │
└────────┴───────────────┘

附表三
┌───┬──────┬───────┬───────┬───────┐
│編號  │共有人      │持分面積      │應有部分比例  │備註          │
│      │            │(平方公尺)  │              │              │
├─┬─┼──────┼───────┼───────┼───────┤
│A │1 │詹浩志      │7,230         │56663分之1663 │              │
│  ├─┼──────┤              ├───────┼───────┤
│  │2 │詹江素桂    │              │56663分之55000│              │
├─┴─┼──────┼───────┼───────┼───────┤
│B     │陳柏承      │2,359         │              │              │
├───┼──────┼───────┼───────┼───────┤
│C     │陳國富      │2,359         │              │              │
├───┼──────┼───────┼───────┼───────┤
│D     │黃翠珠      │919           │              │              │
├───┼──────┼───────┼───────┼───────┤
│E     │陳國晃等14人│490           │如附表二所示  │              │
├───┼──────┼───────┼───────┼───────┤
│F     │全體共有人  │139           │如附表一所示  │              │
├───┼──────┼───────┼───────┼───────┤
│G     │趙霖        │1,039         │              │              │
├───┼──────┼───────┼───────┼───────┤
│H     │陳厚坤      │694           │              │              │
├───┼──────┼───────┼───────┼───────┤
│I     │陳童超      │694           │              │              │
├─┬─┼──────┼───────┼───────┼───────┤
│K │1 │陳國晃      │3,739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0    │              │
│  ├─┼──────┤              ├───────┼───────┤
│  │2 │陳洽滄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0    │              │
│  ├─┼──────┤              ├───────┼───────┤
│  │3 │陳國珍      │              │0000000000分之│嗣因陳國珍將其│
│  │  │            │              │0000000000    │應有部分之    │
│  │  │            │              │              │238953分之4240│
│  │  │            │              │              │贈與予陳書育,│
│  │  │            │              │              │故陳國珍及陳書│
│  │  │            │              │              │育之應有部分各│
│  │  │            │              │              │為0000000000分│
│  │  │            │              │              │之0000000000  │
│  │  │            │              │              │              │
│  │  │            │              │              │              │
│  ├─┼──────┤              ├───────┼───────┤
│  │4 │陳永慰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0    │              │
│  ├─┼──────┤              ├───────┼───────┤
│  │5 │陳國棟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     │              │
│  ├─┼──────┤              ├───────┼───────┤
│  │6 │陳錐如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     │              │
│  ├─┼──────┤              ├───────┼───────┤
│  │7 │陳錐湖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     │              │
│  ├─┼──────┤              ├───────┼───────┤
│  │8 │陳志峰      │              │0000000000分之│              │
│  │  │            │              │000000000     │              │
├─┴─┼──────┼───────┼───────┼───────┤
│L     │林金生      │2,260         │              │              │
├─┬─┼──────┼───────┼───────┼───────┤
│M │1 │林基斌      │1,282         │803560分之    │              │
│  │  │            │              │100445        │              │
│  ├─┼──────┤              ├───────┼───────┤
│  │2 │林秀雄      │              │803560分之    │              │
│  │  │            │              │100445        │              │
│  ├─┼──────┤              ├───────┼───────┤
│  │3 │林志忠      │              │803560分之    │              │
│  │  │            │              │200890        │              │
│  ├─┼──────┤              ├───────┼───────┤
│  │4 │林振偉      │              │803560分之    │              │
│  │  │            │              │200890        │              │
│  ├─┼──────┤              ├───────┼───────┤
│  │5 │林志良      │              │803560分之    │              │
│  │  │            │              │100445        │              │
│  ├─┼──────┤              ├───────┼───────┤
│  │6 │林志田      │              │803560分之    │              │
│  │  │            │              │100445        │              │
├─┴─┼──────┼───────┼───────┼───────┤
│N │1 │林基斌      │154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100445        │桃新臺幣(下同│
│  │  │            │              │              │)46,585元    │
│  ├─┼──────┤              ├───────┼───────┤
│  │2 │林秀雄      │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100445        │桃46,585元    │
│  ├─┼──────┤              ├───────┼───────┤
│  │3 │林志忠      │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200890        │桃93,170元    │
│  ├─┼──────┤              ├───────┼───────┤
│  │4 │林振偉      │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200890        │桃93,170元    │
│  ├─┼──────┤              ├───────┼───────┤
│  │5 │林志良      │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100445        │桃46,585元    │
│  ├─┼──────┤              ├───────┼───────┤
│  │6 │林志田      │              │803560分之    │應補償被告蔡阿│
│  │  │            │              │100445        │桃46,585元    │
├─┴─┼──────┼───────┼───────┼───────┤
│O     │蔡阿桃      │1,128         │              │              │
├─┬─┼──────┼───────┼───────┼───────┤
│P │1 │吳進枝      │6,142         │0000000分之   │              │
│  │  │            │              │108972        │              │
│  ├─┼──────┤              ├───────┼───────┤
│  │2 │吳新晃      │              │0000000分之   │              │
│  │  │            │              │406215        │              │
│  ├─┼──────┤              ├───────┼───────┤
│  │3 │吳新嵩      │              │0000000分之   │              │
│  │  │            │              │406215        │              │
│  ├─┼──────┤              ├───────┼───────┤
│  │4 │吳家慶      │              │0000000分之   │吳家慶、吳家榮│
│  │  │            │              │406215        │嗣將其應有部分│
│  │  │            │              │              │贈與予吳溪泉,│
│  ├─┼──────┤              ├───────┤故吳溪泉之應有│
│  │5 │吳家榮      │              │0000000分之   │部分為0000000 │
│  │  │            │              │406215        │分之812430    │
│  │  │            │              │              │              │
├─┴─┴──────┼───────┼───────┼───────┤
│      總計          │30,62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