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查詢

目錄切換
目錄切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裁判書 -- 民事類

【裁判字號】 106,訴,3513
【裁判日期】 1080322
【裁判案由】 拆屋還地
【裁判全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6年度訴字第3513號

原   告 張○○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

複 代理人 高子涵 

 

被   告 曾柯○○

      柯○○ 

      柯○○ 

 

 

      柯○○ 

      洪柯○○

      柯○○ 

 

      柯○○ 

      柯○○(即柯○○之承受訴訟人)

 

 

      柯○○(即柯○○之承受訴訟人)

 

      柯○○(即柯○○之承受訴訟人)

 

 

      柯○○(即柯○○之承受訴訟人)

 

 

      柯○○ 

      陳○○ 

      陳○○ 

      陳○○ 

      陳○○ 

      顏○○ 

 

      顏○○ 

      陳○○ 

      陳○○ 

      陳○○ 

      陳○○ 

      蕭○○ 

      陳○○ 

 

      陳○○ 

      陳○○ 

      張陳○○

      楊陳○○

兼 上二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 

被   告 林○○ 

      陳○○ 

      陳○○ 

 

      陳○○ 

      陳○○ 

 

      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08年2月2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陳○○、曾柯○○、柯○○、柯○○、柯○○、洪柯○○、

柯○○、柯○○、柯○○、柯○○、柯○○、柯○○、柯○○、

陳○○、陳○○、陳○○、陳○○、顏○○、顏○○、陳○○、

陳○○、陳○○、陳○○、蕭○○、陳○○、陳○○、陳○○、

張陳○○、楊陳○○、林○○、陳○○、陳○○、陳○○、陳○

○、陳○○應將坐落臺中市○○區○里段○○○○○○○地號土

地上如附件所示面積一一二點五五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土

地交還原告。

訴訟費用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壹佰肆拾伍萬伍仟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以新臺幣肆佰參拾陸萬伍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又第168

    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

    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聲明承

    受訴訟,應提出書狀於受訴法院,由法院送達於他造,民事

    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第176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原告於民國106年11月24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柯○○於1

    07年4月10日死亡、被告陳○○於106年6月20日死亡,而柯

    ○○、柯○○、柯○○、柯○○均為被告柯○○之子女,陳

    ○○、陳○○為被告陳○○之子女,此有戶籍謄本(除戶、

    現戶部分)、繼承系統表等在卷可參,原告於107年7月19日

    具狀聲明由被告柯○○之繼承人柯○○、柯○○、柯○○、

    柯○○承受訴訟,有民事聲明他造當事人承受訴訟暨更正聲

    明狀附卷可稽,又因被告陳○○之繼承人陳○○、陳○○已

    拋棄繼承(可參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司繼字第2080號

    卷),原告又撤回對陳○○、陳○○之訴,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二、次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

    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

    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為:「(一)被告陳○○、曾柯○○、

    柯○○、柯○○、柯○○、洪柯○○、柯○○、柯○○、柯

    ○○、柯○○、陳○○、陳○○、陳○○、陳○○、陳○○

    、陳○○、陳○○、陳○○、顏○○、顏○○、陳○○、陳

    ○○、陳○○、陳○○、蕭○○、陳○○、陳○○、陳○○

    、張陳○○、楊陳○○、林○○、陳○○、陳○○、陳○○

    、陳○○、陳○○應將坐落臺中市○○區○里段000○000地

    號2筆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建物即門牌為臺中市○○

    區○○路0段00號之房屋(下稱系爭建物)拆除,並將土地

    交還原告(地上物之位置、面積,以實測為準)。(二)訴

    訟費用由被告等人負擔。(三)對於第一項請求,原告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見本院卷一第3頁至第9頁),

    經本院會同地政機關測量,又因被告陳○○、陳○○、陳○

    ○(即陳錦松之繼承人)於原告提起訴訟前之99年5月17日

    、99年7月27日已向本院辦理拋棄繼承(即本院99年度司繼

    字第1099號、第1624號案件),原告乃於本件言詞辯論前,

    撤回對被告陳○○、陳○○、陳○○之訴(見本院卷一第

    136頁,卷三第8頁至第9頁),原告嗣於107年12月4日具狀

    將訴之聲明更正為:「(一)被告陳○○、曾柯○○、柯○

    ○、柯○○、柯○○、洪柯○○、柯○○、柯○○、柯○○

    、柯○○、柯○○、柯○○、柯○○、陳○○、陳○○、陳

    ○○、陳○○、顏○○、顏○○、陳○○、陳○○、陳○○

    、陳○○、蕭○○、陳○○、陳○○、陳○○、張陳○○、

    楊陳○○、林○○、陳○○、陳○○、陳○○、陳○○、陳

    ○○應將坐落系爭土地如臺中市豐原地政事務所所複丈日期

    107年3月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件)所示面積112.55 平

    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土地交還原告」,合於前開規定,

    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曾柯○○、柯○○、柯○○、柯○○、洪柯○○、

    柯○○、柯○○、柯○○、柯○○、柯○○、柯○○、柯○

    ○、陳○○、陳○○、陳○○、陳○○、顏○○、顏○○、

    陳○○、陳○○、陳○○、陳○○、蕭○○、陳○○、陳○

    ○、陳○○、林○○、陳○○、陳○○、陳○○、陳○○、

    陳○○,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伊祖父與訴外人陳○○於29年左右訂立不定期租

    地建屋契約(下稱系爭契約),約定以每年新臺幣(下同)

    21,600元作為租金,提供系爭土地予陳○○興建房屋即未辦

    保存登記之系爭建物,系爭土地目前所有人為原告,陳○○

    於78年4月10日死亡後,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即應歸陳

    ○○之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系爭契約未明訂租賃期限,應

    解期限係至訂有租至房屋不堪使用為止,而系爭建物之建材

    構造主體為「木造」房屋,屋齡已達77年以上,遠逾木造房

    屋耐用年數30年之年限甚久,須賴不斷整修、補強始能避免

    傾頹,如除去補強部分,應早已因年久使用造成自然耗損而

    毀壞,已達不堪使用之程度,原告為此依土地法第103條第1

    款之規定,以起訴狀繕本送達作為終止兩造系爭契約之意思

    表示,被告已無合法使用系爭土地之權源,爰基於民法第76

    7條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一)被告陳○

    ○、曾柯○○、柯○○、柯○○、柯○○、洪柯○○、柯○

    ○、柯○○、柯○○、柯○○、柯○○、柯○○、柯○○、

    陳○○、陳○○、陳○○、陳○○、顏○○、顏○○、陳○

    ○、陳○○、陳○○、陳○○、蕭○○、陳○○、陳○○、

    陳○○、張陳○○、楊陳○○、林○○、陳○○、陳○○、

    陳○○、陳○○、陳○○應將坐落系爭土地如附件所示面積

    112.55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土地交還原告。(二)原

    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一)被告顏○○、顏○○:渠等年幼時父母已離婚,權利義務

      行使及負擔均約定由其父親單獨任之,在高雄市長大,與

      外公外婆從未連繫,願意放棄繼承人之所有繼承權利。

(二)被告柯○○:其從未得知有此項繼承,經此次通知書才知

      悉,對於先人過去訂定之系爭契約等情事完全不了解。

(三)被告陳○○、陳○○:有關系爭建物因屬父姪輩資產,且

      年代已久無法追溯,對此事宜,不表示任何意見。

(四)被告楊陳○○、張陳○○、陳○○:系爭建物為渠等父親

      興建,過去父親確與原告祖父成立系爭契約,系爭契約並

      無書面,亦無約定租賃期限,但若房屋因失火等原因毀損

      滅失即終止,陳○○每年都有繳地租20,690元給原告母親

      ,已繳近40年,如拆屋還地即無處可居住,無法同意。並

      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被告曾柯○○、柯○○、柯○○、柯○○、洪柯○○、柯

      ○○、柯○○、柯○○、柯○○、柯○○、柯○○、柯○

      ○、陳○○、陳○○、陳○○、陳○○、陳○○、陳○○

      、陳○○、陳○○、蕭○○、陳○○、陳○○、陳○○、

      林○○、陳○○、陳○○、陳○○、陳○○、陳○○未到

      庭亦未以書狀陳述任何意見。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查原告主張其祖父與陳○○訂有系爭契約,約定出租系爭

      土地興建系爭建物,系爭土地現為原告所有,系爭建物未

      辦保存登記,現坐落於系爭土地上等情,業據原告提出系

      爭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現場照片、房屋稅籍紀錄表及

      房屋平面圖影本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13頁至第16頁、

      第73頁至第76頁、第270頁至第273頁),及被告陳○○提

      出租金收據數紙在卷可佐(見本院卷一第185頁至第226頁

      ),與本院會同臺中市豐原地政事務所勘驗結果相符,有

      本院勘驗筆錄暨照片及附件可佐(見本院卷二第8頁至第

      17頁、第24頁至第26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自堪信為

      真實。

(二)原告主張間就系爭契約因系爭建物已逾合理使用年限而不

      堪使用,爰依土地法第103條第1款規定,以起訴狀繕本送

      達被告為終止該契約之意思表示等語,為被告所否認,並

      以前詞置辯。經查:

1、按租用建築房屋之基地,非因契約年限屆滿時,出租人不得

    收回,土地法第103條第1款定有明文。次按所謂契約限屆滿

    時,係指契約定有租用期限者而言,故唯於契約定有期限者

    始適用之(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094號判例意旨參照)。

    又租地建屋契約,係以承租人使用其房屋為目的,非有相當

    之期限不能達其目的,故當事人雖未明定租賃之期限,依契

    約目的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仍應解為定有租至房屋不堪使用

    時為止之期限。所謂不堪使用之原因,除因房屋本身材質與

    結構,在長時間正常使用中,產生漸進之耗損毀壞外,尚包

    括因不可抗力所造成之自然毀壞,至不能為通常之使用之情

    形。是否不堪使用,原則上應以承租當時所建房屋之通常使

    用判斷之;蓋房屋如未經出租人同意而改造或更新材質結構

    致變更其使用期限者,若以變更後之狀態為斷,不免違背該

    租地建屋契約立約時當事人之真意(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

    第388號、105年度台上字第1200號、107年度台上字第815號

    判決意旨參照)。質言之,土地之租賃契約以承租人自行建

    築房屋使用為目的者,當事人雖未明定租賃之期限,惟依契

    約之目的,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亦應解為定有承租至房屋不

    堪使用時為止之期限。亦即該租地建屋契約應係「不確定其

    期限」,而非「未定期限」,否則出租人於承租人無土地法

    第103條第2款至第5款所定情形時,僅因雙方未明定租約期

    限,即永無收回土地之可能,此無異剝奪土地所有人對土地

    所享有之使用、收益、處分權,顯然有違事理之公平。準此

    ,土地法第103條第1款規定係對契約「定有期限」者始得適

    用,該所謂「定有期限」,解釋上應包括「有確定期限」及

    「不確定期限」者而言。此亦核與被告陳○○於107年1月19

    日準備程序陳稱:曾聽聞陳○○表示系爭契約並無約定租賃

    期限,但系爭建物若因失火等原因毀損滅失,系爭契約即終

    止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50頁)相符。

2、系爭建物原始建材結構主體,種類為「木造」,木造耐用年

    數為30年等節,有系爭建物稅籍紀錄表、房屋平面圖、臺中

    市各類房屋構造別代號暨折舊率表(見本院卷一第13頁至第

    16頁、第84頁)在卷可稽,而被告之被繼承人陳○○於35年

    10月1日即初次申請設籍登記於系爭建物,亦有臺中市后里

    區戶政事務所107年2月6日中市后戶字第10700004181號函及

    後附甲后路一段60號之日據時代全戶戶籍資料、臺灣光復後

    初次設籍之全戶戶籍資料1件(見本院卷一第275頁至第277

    頁反面)附卷可考,顯見系爭建物之屋齡至今已有70年,超

    過木造房屋之耐用年數甚多。又被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以證

    明,曾得出租人同意改造或更換系爭建物建材結構,本件自

    應以承租當時所建房屋之通常使用判斷系爭建物是否已不堪

    使用。

3、又就系爭建物有無結構或安全上之疑慮,經本院送請臺中市

    大臺中建築師公會鑑定,由鑑定人比對現場抽驗結果及房屋

    之稅籍登記表、稅籍紀錄表及平面圖記載內容,並依最新建

    築法規進行標的物整體結構分析,綜合評估後,鑑定分析載

    明:「(三)依臺灣省政府57年4月17日府財稅三字第三九

    五二三號令頒佈之房屋折舊率及耐用年數,磚石造、木造之

    耐用年數分別為46年、35年,鑑定標的物早已超過上述耐用

    年數,已達不堪居住使用之狀態。」、「(四)鑑定標的物

    實木樑柱已遭蛀蟲侵襲,目前隱蔽於鋼浪板鐵皮屋頂內、夾

    板天花及鋼浪板鐵皮牆壁,累積70年來的地震破壞能量、水

    氣的腐敗、蛀蟲的侵蝕,其不安全的不確定因素相當高,且

    木構造的材料強度、結構耐久性,皆較鋼構元件風險性高,

    故評估鑑定標的物結構安全,採最優先破壞的木造及磚造項

    目為檢核考量,基於上述理由及工程技術經驗分析,鑑定標

    的物存在安全之虞且難以排除,其側向抵抗力幾乎已不足以

    抵抗較具規模之颱風或地震,再者歷年來累積之瑕疵毀壞能

    量,極有可能在下一次較具規模之颱風或地震中瞬間傾倒。

    」,鑑定結論載明:「2、房屋所有人有更換建材及補強結

    構之事實,…。」、「3、因房屋仍保留部分原始建材,迄

    至107年3月現今,已達77年左右之屋齡,依臺灣省政府57年

    4月17日府財稅三字第三九五二三號令頒佈之房屋折舊率及

    耐用年數,磚石造、木造之耐用年數分別為46年、35年,鑑

    定標的物已超過上述耐用年數,房屋存有安全或結構上之疑

    慮,不容忽視。」、「4、以目前房屋現況,縱使有把結構

    構架實木,修建為鋼浪鐵皮屋頂,因未取得公務部門合法建

    築許可,其設計依據、法令適用、施工品質,隱蔽的損壞瑕

    疵,存有不確定毀壞風險,難以期待安全無虞。再者實木、

    磚牆、鋼浪板鐵皮牆壁、鋼構屋頂,因分屬不同結構系統,

    無法確認並認可鋼構元件能有效幫助磚構造及木構造,聯合

    抵抗地震力或風壓,有結構安全上之重大隱憂。」等情,此

    有臺中市大臺中建築師公會107年5月4日中市大臺中建師(

    107-015)鑑字第0206號函暨鑑定報告可參(見本院卷二第

    20頁及外放之鑑定報告書)。此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至現場

    勘查房屋現況、記錄並拍照後,綜合房屋之整體結構狀況及

    客觀安全性,基於專業評估所出具之鑑定意見,當可信實,

    顯見系爭建物雖經整修加以鋼造結構補強,其原始結構已在

    長久使用中嚴重毀損,無法藉由上開補強提升建築之安全性

    ,在客觀上確有居住安全之疑慮,已達不堪使用之程度無訛

    。被告陳○○於107年8月31日準備程序陳稱:伊認為房子仍

    然完好等語,則純屬主觀推論,尚難憑採。

4、從而,系爭建物已達不堪使用之程度,系爭契約即因契約年

    限屆滿而當然消滅,不待原告再為契約之終止。是原告主張

    兩造間之租賃關係已不存在,自屬有據。

(三)次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

      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

      第1項前段及中段分別定有明文。經查,系爭契約已因契

      約年限屆滿而消滅乙節,業經本院認定如前,系爭建物占

      用系爭土地即無合法使用權源,又系爭建物為未辦保存登

      記之建物,既未經分割,即應由被告即陳○○之全體繼承

      人繼承而公同共有,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拆除系爭

      建物,將土地返還原告,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被告將坐落系爭土地如附件所示面積11

    2.55平方公尺之建物即系爭建物,並將系爭土地騰空返還原

    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原告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與民事訴訟法第390

    條第2項之規定要無不合,茲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併與准許;

    另基於衡平原則,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之規定,

    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後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

    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3     月    2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裕仁

 

                                    法  官   李立傑

 

                                    法  官   張美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附件:臺中市豐原地政事務所所複丈日期107年3月6日土地複丈

      成果圖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3     月    22    日

                                    書記官   劉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