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查詢

目錄切換
目錄切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6年度重訴字第571號

原   告 羅○○ 

      羅○○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

複 代理人 高子涵 

 

      林蕙姿 

 

被   告 徐○○ 

      鄭○○ 

      鄭○○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鄭○○ 

 

被   告 鄭○○ 

 

      鄭○○兼鄭○○之承當訴訟人

 

      鄭○○ 

      鄭○  

      鄭○○ 

      黃○○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08年4月16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0○000○000○

    000地號土地,應合併分割。分割方法如附圖即臺中市東勢

    地政事務所民國107年10月3日複丈成果圖所示:(一)備註(A

    )、面積合計5818.46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3(1)、154(1)

    、154(4)、155(1)、155(4)、156(1)、157(1))分歸原告羅○○

    取得;(二)備註(B)、面積合計950.82平方公尺部分(含符

    號153(3)、154(3)、155(3)、156(3))分歸被告徐○○取得;(三)

    備註(C)、面積合計840.67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4(5)、

    156(2))分歸原告羅○○取得;(四)備註(D)、面積合計950.

    89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3(2)、154(2)、154(6)、155(2)、15

    5(5)、156(4))分歸被告鄭○○、鄭○○、鄭○○、鄭○○、

    鄭○○、鄭○、鄭○○取得,並按附表二所示比例維持共有

    ;(五)備註(E)、面積合計248.26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4

    (7)、155(6)、156(5))分歸原告羅○○、羅○○、被告徐○○

    、鄭○○、鄭○○、鄭○○、鄭○○、鄭○○、鄭○、鄭○

    ○取得,並按附表三所示比例維持共有。

二、兩造應付補償金額及應受補償金額各如附表四所示。

三、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一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被告徐○○、鄭○○、鄭○○、鄭○○、鄭○○、黃○○均

    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當

    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

    起訴時所列被告鄭○○原係坐落臺中市石岡區新金星153、1

    54、155、156、157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共有人,

    嗣於民國107年6月27日以贈與為原因,將系爭土地之應有部

    分移轉登記予被告鄭○○,經被告鄭○○聲請承當訴訟,復

    經原告及鄭○○同意,此有鄭○○書狀、原告民事陳報(三)狀

    、被告鄭○○書狀(本院卷一第230、231頁、卷二第22頁)

    可佐,依照前揭規定,應由被告鄭○○代鄭○○承當訴訟,

    鄭○○則脫離本件訴訟。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系爭土地為兩造各按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比例所共有,兩造

    間就系爭土地並無不分割之約定,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情形。又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均編定為農業區,俗稱都

    市計畫內之農地,非屬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之耕地,不受同

    條例第16條之分割限制,本屬可自由協議分割或裁判分割之

    土地。依內政部103年4月29日臺內營字第1030804511號函示

    ,已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如經法院判決共有物分割確定,仍

    可持法院確定判決書向地政機關辦理分割登記,僅原有之建

    築套繪管制依然存在而已。惟內政部於105年4月27日又以臺

    內營字第1050804906號函示,自行推翻前述103年4月29日函

    示之見解,致系爭土地又變成無法分割之土地,行政機關之

    法律見解,朝令夕改,實令人民無所適從。依司法機關之實

    務見解,明確認定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規定

    ,限制農地共有人請求分割之權利,顯已超過母法授權之範

    圍,應不生效力。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規定,

    請求裁判合併分割系爭土地。

  (二)聲明: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二、被告答辯:

  (一)被告鄭○○、鄭○○、鄭○部分:

    同意合併分割,亦同意原告的分割方案,但希望能不要補償

    。

  (二)被告鄭○○、鄭○○、鄭○○、鄭○○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據其以前到場及書狀所為聲明、陳述如下:

    同意合併分割,亦同意原告的分割方案,但希望能不要補償

    。

  (三)被告徐○○、黃○○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書狀

    作何聲明、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各按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比例所共

    有,兩造不能達成分割協議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土地登記

    謄本(本院卷一第15至29、202至215頁)、地籍圖謄本(本

    院卷一第30頁)為證,且為被告所不爭執,應認為真正。按

    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

    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

    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

    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

    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

    :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

    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

    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

    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共有人部分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該不動產均具

    應有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

    意,得適用前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但法院認合併分割為

    不適當者,仍分別分割之。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

    項、第2項、第6項分別定有明文。系爭土地為相鄰之不動產

    ,且共有人部分相同,復經原告羅○○、羅○○、被告鄭○

    ○、鄭○○、鄭○○、鄭○○、鄭○○、鄭○、鄭○○各筆

    土地應有部分均過半數之共有人同意合併分割,另系爭土地

    均屬石岡水壩特定區都市計畫之農業區,此有臺中市石岡區

    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本院卷一第31頁)可佐,非

    屬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11款規定之耕地,法無禁止分割之

    規定,且系爭土地並無因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訂有不分割

    期限之情形,兩造亦未能達成分割協議,則原告依民法第82

    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6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系爭

    土地,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二)按已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

    機關應於地籍套繪圖上,將已興建及未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

    分別著色標示,未經解除套繪管制不得辦理分割,農業用地

    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定有明文。惟人民基本權利之限

    制,原則上應以法律為之,依其情形,固非不得由立法機關

    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但其授權之目的、內容

    及範圍均應具體明確。主管機關據以發布之命令,亦不得逾

    越授權之範圍,始為憲法所許(司法院釋字第734號解釋理

    由書參照)。查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係依農業發展條例第

    18條第5項規定授權所制定之法規命令(農業用地興建農舍

    辦法第1條參照),自不得逾越母法授權之範圍。而農業發

    展條例第18條第5項係規定:「前四項興建農舍之農民資格

    、最高樓地板面積、農舍建蔽率、容積率、最大基層建築面

    積與高度、許可條件、申請程序、興建方式、許可之撤銷或

    廢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中央主管機關

    定之。」其對已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分割時,並無須提出未

    經套繪管制或解除套繪管制證明始能分割之限制或相類之規

    範,則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所為限制農地共

    有人請求分割權利之規定,顯然已逾越母法授權之範圍,應

    不生效力。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第2項至第4項之

    規定,其目的在規範已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之套繪及解除套

    繪管制事項,以落實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第4項「已申請興

    建農舍之農業用地不得重複申請」之查核管制規定(最高法

    院105年度臺上字第154號裁定意旨參照)。是經套繪管制之

    農業用地於分割後,只要仍繼續維持套繪管制,即分割後所

    取得之土地,仍繼續受建築套繪管制,並應於土地登記簿上

    註記,由主管建築機關及農業單位持續列管,仍不影響原本

    農地農用、防免重複申請農舍之行政管制目的,自不得任意

    未經法律之明文授權,限制人民分割農業用地之處分權。經

    查,系爭土地上有臺中市政府核准(84)65號、(84)1696

    號、(86)900號建築執照之農舍套繪在案,現尚未依法解

    除套繪,此有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7年2月8日中市都建

    字第1070024714號函(本院卷一第166、167頁)可佐。惟因

    系爭土地屬都市計畫內之農業區,非屬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

    第11款所定之耕地,不受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之限制,且依

    前揭說明,並無依法令不得分割之情形,僅其建築套繪及解

    除套繪管制事項,日後仍須依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

    第2項至第4項規定辦理而已,則農舍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

    條及內政部105年4月27日台內營字第10508049062號函釋逾

    越母法之授權範圍,對人民財產權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而

    與憲法及法律保留原則相悖,本院判決自不受其拘束。又本

    院已將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上開函文及臺中市東勢地政事

    務所107年10月4日中東地二字第1070010863號函文轉知兩造

    ,兩造對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及內政部105年函釋

    意旨,已有所知悉,併此敘明。

  (三)按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但仍應斟酌

    各共有人之意願、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分割前之使用狀態

    、經濟效用、分得部分之利用價值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有

    關情狀,定一適當公平之方法以為分割。又分割共有物,以

    消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土地時,除因該

    土地內部分土地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部分共有人仍願維持

    其共有關係,應就該部分土地不予分割或准該部分共有人成

    立新共有關係外,應將土地分配於各共有人單獨所有(最高

    法院96年度臺上字第108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1.原告羅○○、羅○○起訴請求裁判合併分割系爭土地,並主

    張將系爭土地以附圖所示方法分割;被告鄭○○、鄭○○、

    鄭○○、鄭○○、鄭○○、鄭○、鄭○○均同意合併分割,

    並於分割後維持共有,此有同意書(本院卷一第179、180頁

    ),且同意以附圖所示方法分割(本院卷一第217至219頁)

    ;被告徐○○、黃○○均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未於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

  2.系爭土地合併後呈長方形,由西往東分別有原告羅○○(即

    臺中市東勢地政事務所107年1月17日複丈成果圖編號A、B、

    C建物)、原告羅○○(編號D)、被告徐○○(編號F)、

    被告鄭○○(編號E)所有建物坐落其上,系爭土地僅東側

    面臨豐勢路山下巷得以對外通行,系爭土地東側部分土地目

    前鋪設道路作為山下巷之一部分,南側部分土地亦鋪設道路

    供原告羅○○、原告羅○○、被告徐○○對外通行至山下巷

    (即附圖符號155(6)、154(7)、符號156(5)),此經本院會同

    兩造及臺中市東勢地政事務所人員現場勘驗明確,並有地籍

    圖謄本、勘驗筆錄、現場照片、複丈成果圖(本院卷第30、

    34至38、143至147、150頁)可考,復為兩造所不爭執。系

    爭土地分割後,為使各共有人均有道路可供對外通行之用,

    自有將系爭土地南側現已鋪設道路部分,由被告黃○○以外

    之共有人按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之必要,另系爭土地東側

    部分土地既已鋪設道路作為山下巷之一部分,即無法再作道

    路以外之其他用途,亦應由被告黃○○以外之共有人按應有

    部分比例維持共有,以符公平。

  3.被告黃○○所有系爭154、156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均為6/162

    ,該2筆土地之面積分別為2323.22、1112.44平方公尺,按

    被告黃○○應有部分比例計算,其所有該2筆土地之面積分

    別為86.06、41.21平方公尺,合計僅127.27平方公尺,如再

    扣除按應有部分比例應分擔之共有道路面積後,顯不足以作

    為農業使用,且系爭土地上分別有原告羅○○、原告羅○○

    、被告徐○○、被告鄭○○所有建物坐落其上,亦無適當土

    地可供分配於被告黃○○,堪認被告黃○○受原物之分配顯

    有困難,爰依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1款但書、第3項規定,將

    系爭土地分配予被告黃○○以外之共有人,並以金錢補償被

    告黃○○。

  4.本院審酌兩造意願、各自占用土地位置、使用現況、分割後

    兩造均應有適當之聯外道路,及分割後土地應保持方正,以

    利將來之利用,及避免減少土地價值等情,認系爭土地採附

    圖所示方案分割,應屬適當,並符合公平。

  (四)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

    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項定有

    明文。次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

    關係,及共有物之性質外,尚應斟酌共有物之價格,倘共有

    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所受分配之不動產,其

    價格不相當時,法院非不得命以金錢補償之(最高法院57年

    臺上字第2117號判例意旨參照)。又共有物之原物分割,依

    民法第825條規定觀之,係各共有人就存在於共有物全部之

    應有部分互相移轉,使各共有人取得各自分得部分之單獨所

    有權。故原物分割而應以金錢為補償者,倘分得價值較高及

    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均為多數時,該每一分得價值較高之

    共有人即應就其補償金額對於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

    補償,並依各該短少部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方符共有

    物原物分割為共有物應有部分互相移轉之本旨(最高法院85

    年臺上字第2676號判例意旨參照)。系爭土地依附圖所示方

    法分割之結果,除被告黃○○未分配取得土地,而應以金錢

    補償外,其他共有人所各自取得之土地形狀、所在位置、交

    通情形等均有所差異,經濟價值顯有不同,為使兩造分得之

    土地價值均等,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規定,應有以金錢補償

    之必要。至於兩造互為補償之標準,業經本院囑託華聲科技

    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就附圖所示分割方法為鑑定,經核閱其

    鑑定報告內容已就影響系爭土地價格之一般因素、不動產市

    場概況、區域因素、個別因素等進行分析,並說明其估價方

    法,堪認該報告書之鑑價結果尚屬合理、公允,應可作為補

    償之依據。因此,本院參酌華聲科技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鑑

    價之結果,認為系爭土地採附圖所示方法分割後,各共有人

    間應互為找補之金額詳如附表四所示。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6

    項之規定,請求合併分割系爭土地,為有理由,且系爭土地

    之分割方法,以附圖所示方法分割,並依附表四互為找補為

    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按(第1項)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

    得部分之所有權。(第2項)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

    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一、權利人同

    意分割。二、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三、權利人經

    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第3項)前項但書情形,於以

    價金分配或以金錢補償者,準用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第

    899條第1項規定。民法第824條第1項至第3項定有明文。又

    按訴訟之結果,於第三人有法律上利害關係者,法院得於第

    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相當時期,將訴訟事件及進行

    程度以書面通知該第三人。受告知人不為參加或參加逾時者

    ,視為於得行參加時已參加於訴訟,準用第63條之規定。民

    事訴訟法第67條之1第1項、第67條亦有明文。經查,原告羅

    ○○以系爭153、157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共同設定最高限額抵

    押權予受告知訴訟人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一

    銀行),此有土地登記謄本(本院卷一第204、216頁)可參

    。本院業已依前開法律規定,對抵押權人第一銀行告知本件

    訴訟(本院卷一第61頁),第一銀行於受告知訴訟後,並未

    參加本件訴訟。依前開規定,受告知訴訟人第一銀行之最高

    限額抵押權於本件分割共有物判決確定後,移存至抵押人即

    原告羅○○所分得之土地,附此敘明。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

    項證據資料,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七、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經查,分割共有物之訴,本質上並無訟爭性,兩造本可互換

    位置,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但被告之應訴實因訴訟性

    質所不得不然,且被告就分割方法之爭執或意見,乃為伸張

    或防衛其權利所必要,是以本院認由敗訴之被告負擔全部訴

    訟費用,顯失公平,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

    項但書規定,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5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鄭舜元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5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國敬

 附表一:共有人應有部分及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

│編號│共有人    │系爭土地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    │          ├────┬────┬────┬────┬────┤                │

│    │          │153地號 │154地號 │155地號 │156地號 │157地號 │                │

├──┼─────┼────┼────┼────┼────┼────┼────────┤

│1   │徐○○    │2/18    │2/18    │2/18    │2/18    │2/18    │1111/10000      │

├──┼─────┼────┼────┼────┼────┼────┼────────┤

│2   │鄭○○    │1/54    │1/54    │1/54    │1/54    │1/54    │185/10000       │

├──┼─────┼────┼────┼────┼────┼────┼────────┤

│3   │鄭○○    │1/54    │1/54    │1/54    │1/54    │1/54    │185/10000       │

├──┼─────┼────┼────┼────┼────┼────┼────────┤

│4   │鄭○○    │1/54    │1/54    │1/54    │1/54    │1/54    │185/10000       │

├──┼─────┼────┼────┼────┼────┼────┼────────┤

│5   │鄭○○    │2/108   │2/108   │2/108   │2/108   │2/108   │185/10000       │

├──┼─────┼────┼────┼────┼────┼────┼────────┤

│6   │羅○○    │7/9     │93/162  │0       │93/162  │14/18   │6651/10000      │

├──┼─────┼────┼────┼────┼────┼────┼────────┤

│7   │鄭○○    │1/54    │1/54    │1/54    │0       │0       │154/10000       │

├──┼─────┼────┼────┼────┼────┼────┼────────┤

│8   │鄭○      │1/54    │1/54    │1/54    │1/54    │1/54    │185/10000       │

├──┼─────┼────┼────┼────┼────┼────┼────────┤

│9   │黃○○    │0       │6/162   │0       │6/162   │0       │145/10000       │

├──┼─────┼────┼────┼────┼────┼────┼────────┤

│10  │羅○○    │0       │3/18    │14/18   │3/18    │0       │983/10000       │

├──┼─────┼────┼────┼────┼────┼────┼────────┤

│11  │鄭○○    │0       │0       │0       │1/54    │1/54    │31/10000        │

├──┴─────┴────┴────┴────┴────┴────┴────────┤

│備註:系爭土地之公告土地現值均相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土地總面積與系│

│爭土地總面額之比例計算。                                                            │

└──────────────────────────────────────────┘

 附表二:備註(D)、面積合計950.89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

 3(2)、154(2)、154(6)、155(2)、155(5)、156(4))共有人按下列應

 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

│編號│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

├──┼─────────┼──────────────┤

│1   │被告鄭○○        │16312/97876                 │

├──┼─────────┼──────────────┤

│2   │被告鄭○○        │16312/97876                 │

├──┼─────────┼──────────────┤

│3   │被告鄭○○        │16312/97876                 │

├──┼─────────┼──────────────┤

│4   │被告鄭○○        │16316/97876                 │

├──┼─────────┼──────────────┤

│5   │被告鄭○○        │13608/97876                 │

├──┼─────────┼──────────────┤

│6   │被告鄭○          │16312/97876                 │

├──┼─────────┼──────────────┤

│7   │被告鄭○○        │2704/97876                  │

└──┴─────────┴──────────────┘

 附表三:備註(E)、面積合計248.26平方公尺部分(含符號15

 4(7)、155(6)、156(5))共有人按下列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

│編號│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

├──┼─────────┼──────────────┤

│1   │原告羅○○        │585886/868183               │

├──┼─────────┼──────────────┤

│2   │原告羅○○        │86541/868183                │

├──┼─────────┼──────────────┤

│3   │被告徐○○        │97880/868183                │

├──┼─────────┼──────────────┤

│4   │被告鄭○○        │16312/868183                │

├──┼─────────┼──────────────┤

│5   │被告鄭○○        │16312/868183                │

├──┼─────────┼──────────────┤

│6   │被告鄭○○        │16312/868183                │

├──┼─────────┼──────────────┤

│7   │被告鄭○○        │16316/868183                │

├──┼─────────┼──────────────┤

│8   │被告鄭○○        │13608/868183                │

├──┼─────────┼──────────────┤

│9   │被告鄭○          │16312/868183                │

├──┼─────────┼──────────────┤

│10  │被告鄭○○        │2704/868183                 │

└──┴─────────┴──────────────┘

 附表四:兩造應付補償金額及應受補償金額明細表(單位:元

┌────────┬───────────┬─────┐

│下列共有人應補  │應受補償之共有人      │應付補償金│

│償右列共有人之  ├─────┬─────┤額合計    │

│金額            │徐○○    │黃○○    │          │

├─┬──────┼─────┼─────┼─────┤

│應│原告羅○○  │2,405     │272,160   │274,565   │

│付├──────┼─────┼─────┼─────┤

│補│原告羅○○  │1,747     │197,560   │199,307   │

│償├──────┼─────┼─────┼─────┤

│之│被告鄭○○  │577       │65,226    │65,803    │

│共├──────┼─────┼─────┼─────┤

│有│被告鄭○○  │577       │65,226    │65,803    │

│人├──────┼─────┼─────┼─────┤

│  │被告鄭○○  │577       │65,226    │65,803    │

│  ├──────┼─────┼─────┼─────┤

│  │被告鄭○○  │579       │65,512    │66,091    │

│  ├──────┼─────┼─────┼─────┤

│  │被告鄭○○  │375       │42,466    │42,841    │

│  ├──────┼─────┼─────┼─────┤

│  │被告鄭○    │577       │65,226    │65,803    │

│  ├──────┼─────┼─────┼─────┤

│  │被告鄭○○  │201       │22,754    │22,955    │

├─┴──────┼─────┼─────┼─────┤

│應受補償金額合計│7,615     │861,356   │868,9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