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查詢

目錄切換
目錄切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裁判書 -- 民事類

【裁判字號】 101,訴,424
【裁判日期】 1020219
【裁判案由】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裁判全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1年度訴字第424號

原   告 侯○○

訴訟代理人 陳銘釗律師

被   告 王○

      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

複代理人  林蕙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02年1月

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原告主張

一、坐落臺中市○○區○○○段○○○○段000○000○0地號土

    地(下稱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同段145

    之1地號土地(地目林,面積882平方公尺,下稱系爭145之1

    地號土地)則為被告所共有,應有部分各2分之1。系爭145

    之1地號土地與同段145、145之2等地號土地三筆,應有部分

    各1/5,及毗鄰系爭146、146之1等地號土地二筆各全部,原

    均為原告(於19年3月21日生)因繼承而取得之遺產。上開

    五筆土地,僅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臨

    接,其餘四筆土地,均為袋地。是該145、145之2、146及14

    6之1等地號土地,均賴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上開公路聯繫

    。今因被告於經本院100年度訴字第957號判決取得系爭145

    之1地號土地之所有權後,為在其上建築房屋,而向臺中市

    政府申請建物建造執照,並拒絕原告通行系爭145之1地號土

    地至公路。是兩造間就原告得否通行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乙

    事,顯有爭執,則原告對於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有無通行權

    之法律關係即不明確,在法律上之地位乃有不安之狀態存在

    ,而得以確認判決除去之,故原告有提起本件確認之訴之利

    益。

二、原告所有系爭146及146之1地號土地目前並無對外聯絡適宜

    道路可供通行,而係緊臨系爭145之1及同段145、148、148

    之1、147地號等土地。原告主張依卷附臺中市清水地政事務

    所101年8月23日清地二字第0000000000號函附鑑定圖(即本

    判決附圖,下稱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距離對外通行

    之自由路最長約27.17公尺;被告所主張通行方案,距離對

    外聯絡產業道路(寬度約4.1公尺),從原告土地到產業道

    路距離約36公尺,另從產業道路右轉通達沙鹿區自由路距離

    約17.5公尺。另原告所主張通行方案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

    ,目前為空地;被告所主張通行方案土地地號為同段145、1

    48,上開土地上有被告所有部分鋼架廠房坐落其上,被告所

    提供通行土地與原告土地之間目前有鐵絲網隔離,且地號14

    6、148土地間有高低差約50公分等。

三、原告主張得依民法第787條、788條及第789條規定通行被告

    共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並開設寬度5公尺道路:

(一)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同段145及145之2等地號土地,原

      為原告與他人所共有(原告之應有部分各為1/5),而系

      爭146及146之1等地號土地則為原告獨有,並由系爭145之

      1地號土地通往公路(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惟因原告

      與其他共有人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出售予被告後,原告

      所有之系爭146及146之1等地號土地,因此形成袋地,致

      不通公路;即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而不能為通常之使用

      。此種情形,應認有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或類推

      適用,即原告僅得通行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以達公路,而

      不得增加其他周圍土地之負擔,其中當然包含被告所主張

      之148地號土地。

(二)被告共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原告所有之系爭146地

      號土地,均位在原臺中縣政府所發布之「臺中港特定區計

      畫」之第二種住宅區內,依「都市計畫法」及「辦理地目

      變更注意事項」第3項等相關規定,該原告所有之146地號

      土地,乃為可供建築之用地,並得變更地目為「建」。參

      諸卷附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1年4月18日函文意旨,益

      證原告所有之系爭146地號土地,確為可供建築之基地。

      惟因其與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公路)即建築線無適宜之

      聯絡,而成為袋地,故需通行與自由路鄰接之系爭145之1

      地號土地,並開設道路以至上開公路,始得為建築之使用

      。再因系爭146地號土地距離對外通行之自由路最長約27.

      17公尺,即大於20公尺。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第2條規定,其通路寬度不得少於5公尺,始敷通行必要土

      地之建築法規之基本要求。故原告請求就系爭145之1地號

      土地依附圖甲案所示編號B部分之位置,及面積112平方公

      尺,為本件通行權確認訴訟之標的物;並請求被告應容忍

      原告開設道路通行,並不得為建築房屋、設置障礙物或為

      其他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乃於法有據。而按現今社會一

      般道路之開設,多以舖設柏油或水泥等方法為之,是原告

      主張被告應容忍原告以上開方法開設系爭道路,亦屬合理

      。

四、就兩造各自所主張之通行方案之比較:

(一)依附圖所示,原告所主張如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其

      通行權位置即附圖編號B之面積為112平方公尺。而被告所

      主張如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其通行權位置(E、G)

      之面積合計為297平方公尺(計算式:278平方公尺+19平

      方公尺=297平方公尺),其中並包含地上物廠房(丙案

      之編號E1)之面積為38平方公尺。而依本院勘驗筆錄所載

      :被告所提供通行土地與原告土地之間目前有鐵絲網隔離

      等語,其鐵絲網之所在位置即附圖上丙案之編號Y(紅色

      )線段。依上分析,本件被告所主張之通行方案,以現況

      而論,其不管在到達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公路)之距離

      上(較原告所主張之甲案長約26.33公尺〈計算式:36 公

      尺+17.5公尺-27.17公尺=26.33公尺〉)、通行位置所

      占用之面積上(較原告所主張者大185平方公尺〈計算式

      :297平方公尺-112平方公尺=185平方公尺〉)、通行

      範圍之障礙上(較原告所主張之空地多出土地高低落差、

      鐵絲網、鐵皮廠房等障礙現象)及通行之寬度上(對外聯

      絡產業道路寬度約4.1公尺,少於法定之5公尺)等項,均

      遜於原告所主張之甲案。遑論該所謂之產業道路,並非臺

      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0條第1項及第16條等所規定之

      「現有巷道」,依法並不能申請指定建築線。

(二)依卷附被告提出之證21「臺中市政府建造執照101府授都

      建建字第00555號」所示建照執照,被告所申請建築之基

      地除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外,並包含同段145地號土地,

      面積合計1,035平方公尺。而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之面積

      為882平方公尺,故同段145地號土地之面積為153平方公

      尺(計算式:1035平方公尺-882平方公尺=153平方公尺

      )。再依同上建造執照所示,該申請建築物之法定空地面

      積為517.5平方公尺,扣除被告自陳同段145地號土地作為

      建築基地法定空地使用之上開面積153平方公尺,系爭145

      之1地號土地上尚餘之法定空地面積364.5平方公尺(計算

      式:517.5平方公尺-153平方公尺=364.5平方公尺)。

      如再扣除上開原告所主張之通行方案編號B部分面積112平

      方公尺,及同案編號C部分86平方公尺,則系爭145之1地

      號土地上仍剩下法定空地面積166.5平方公尺(計算式:3

      64.5平方公尺-112平方公尺-86平方公尺=166.5平方公

      尺)。是以,本件被告若將附圖甲案所示通行方案編號B

      、C二部分均列為法定空地,並共同利用編號B部分即原告

      所主張之方案通行,並無降低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經濟效

      用之虞。

五、對被告抗辯之陳述:

(一)被告一再抗辯其所共有之同段148地號土地,因北側有「

      斷崖」存在,為不得開發建築之土地;縱使能夠做合法建

      築,必須要在鄰近斷崖處做擋土牆等水土保持措施,被告

      根本就沒有資力施作相關設施云云。惟被告上開抗辯,究

      與本件確認通行權之爭議有何直接關連,未據被告提出詳

      細說明。再者,上開土地與本件被告所共有之系爭145之1

      地號土地及同段145地號土地,以及原告所有之系爭146等

      地號土地,均位在原臺中縣政府所發布之「臺中港特定區

      計畫」之第二種住宅區內,依上開「都市計畫法」及「辦

      理地目變更注意事項」第3項等相關規定,均屬可供建築

      之用地。且事實上,被告在該土地上業已進行開發而建有

      廠房,並使用多年,並無不得開發建築之情事。

(二)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262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山坡地有斷崖者,若斷崖上下各二倍於斷崖高度之水平

      距離範圍內,於地質上經當地主管建築機關認為安全無礙

      或設有適當之擋土牆設施者(參同篇第6條規定),法令

      上准許開發建築。臺中市建築學會鑑定報告書第4頁亦同

      此認定。雖該會鑑定報告就同段148地號土地之地質是否

      安全無礙乙項,未作說明。但其亦表示該土地如設置適當

      之擋土措施,即可做為合法之建築基地使用(詳該鑑定報

      告書第4頁之鑑定結果第3項)。故該土地是否屬於「斷崖

      」,於事實上及法令上,均無礙其得否開發建築。又該鑑

      定報告書第4頁之鑑定結果第3項固以:依附件八分析,擋

      土設施需花費總造價約新臺幣(下同)14,494,200元云云

      。惟觀諸該附件八中有關鑑定人在被告所提出之「現況成

      果圖」上所加繪之擋土牆節段(下稱「加繪圖」),其每

      節段之距離為5公尺,共有17節段,故謂擋土牆總長為85

      公尺(計算式:5公尺×17=85公尺)。以每公尺擋土牆

      單價170,520元計,其總價為14,494,200元(計算式:85

      公尺×170,520元/公尺=14,494,200元)。而鑑定人於該

      「加繪圖」上所加繪擋土牆節段之範圍,除在被告所主張

      之上開148地號土地上,並包含被告未主張之鄰地即被告

      另外共有之同段148之1地號土地上。是上開鑑定人所指之

      擋土牆總長85公尺,應扣除在該148之1地號土地上之部分

      。以上開鑑定人之「加繪圖」分析,其在同段148地號土

      地上加繪之擋土牆節段有7,而在同段148之1地號土地上

      則有10。故在同段148地號土地上之擋土牆長度應僅為35

      公尺(計算式:5公尺×7=35公尺)。而以上揭每公尺擋

      土牆之單價170,520元計,其總價應為5,968,200元(計算

      式:35公尺×170,520元/公尺=5,968,200元),而非14,

      494,200元,應予釐清。相對於同段148地號土地之面積廣

      達1,367平方公尺,此設施費用,與開發後所得之利益,

      實不成比例,是被告謂其無資力去施作,無法令人置信。

      且縱然被告目前無此資力,亦難謂其永遠無此資力,故被

      告所謂:伊沒有資力去施作云云,難以為據。又被告所主

      張之通行方案及其理由,顯與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

      編第262條第1項等規定有違,依法亦不得行之,併此敘明

      。

(三)被告業於其所有同段148地號土地上蓋有工廠,其基地之

      南側與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鄰接,而較近於上開所

      謂之「斷崖」,諒被告已設有適當之擋土設施並經當地主

      管建築機關認為安全無礙。如此,則被告如在其南側興建

      房屋,又有何安全之虞?

(四)臺中市得申請指定(示)建築線之現有巷道,必須合於臺

      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6條所規定之情形,始得稱之。

      被告固指其所提供通行之5公尺私設通路之東側,能連接

      「附近居民通行使用之『現有巷道』」。惟被告所指之「

      現有巷道」,並無名稱(如00路或00巷或00弄),

      其旁亦僅有被告之工廠「一戶」,且未編門牌,復無戶籍

      登記或建築完成逾二十年之情形。雖其南端可與臺中市沙

      鹿區自由路連絡,但北端卻係被告之前所指之「斷崖」,

      故不可能發生所謂供公眾通行之事實,蓋僅被告工廠「一

      戶」出入使用,自無任何公用地役關係之存在。而被告亦

      未舉證說明其所指之「現有巷道」,確實符合上揭臺中市

      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6條所規定之情形。是其上開主張,

      無所依據。況依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1年6月15日中市

      ○○○○0000000000號函覆原告就本件原告所有系爭146

      地號土地申請指示(定)建築線之成果圖所示,該土地之

      建築線僅在「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屬計畫道路)兩側

      之境界,未含其他位置,自不包括上開被告自稱之「現有

      巷道」。被告在100年12月28日提供同上段145地號及系爭

      145之1地號土地予家族所經營之公司作為建築基地使用,

      並向臺中市政府申請指示(定)建築線時,其成果圖(臺

      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0年12月16日中市都測字第0000000

      000號)之內容,應亦係如此,更足證被告主張之方案,

      難以為憑。

六、並聲明:

(一)確認原告就被告共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如附圖甲案所示

      編號B部分,寬度5公尺,面積112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

      在。

(二)被告不得在前項土地上為建築房屋、設置障礙物或為其他

      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並應容忍原告在前項土地舖設柏油

      或水泥,以供通行。

貳、被告則以:

一、系爭146地號土地為原告單獨所有之土地,而系爭145之1地

    號土地在被告未取得所有權之前,原為原告與其他訴外人所

    共有之土地,足見系爭146地號土地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

    ,並無「同屬一人」之情事。又民法第789條修正理由所稱

    之「相同數人」,係指數宗共有土地同屬於「相同數人」所

    有,而有讓與一部或同時分別讓與數人之情事。換言之,數

    宗共有土地之共有人相同,方有民法第789條第1項之適用,

    至於「單獨所有」與「分別共有」之數宗土地,則無適用民

    法第789條第1項之可能。由此以觀,原告將該二筆土地認作

    「同屬一人」所有之土地,應屬對民法第789條立法理由有

    所誤解。又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

    自日據時代開始即非屬「同屬一人」所有之土地,並未有可

    追溯至共同地主之情事,故本件與學者所述「係獨有或共有

    」等情顯不相同,無法比附援引。

二、被告願提供共有同段145、148地號土地上如附圖乙案所示之

    通行方案供原告通行,該通行方案符合相關法令之規定:

(一)依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0條第1項之規定,並不限

      如原告所稱須與公告之道路相連接始能指定建築線,原告

      對相關規定顯有誤解。參照被證24之通行示意圖所示,被

      告提供原告5公尺之私設通路予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

      通行,被告所提供通行之5公尺私設通路之東側即能連接

      附近居民通行使用之現有巷道;另該現有巷道往南即可與

      自由路連絡。由此以觀,被告既提供5公尺私設通路予原

      告通行使用,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即能面臨現有巷

      道,符合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0條第1項申請指定

      建築線之規定,至為明顯。又被告已提供5公尺私設通路

      供原告通行,且該5公尺通路已連接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

      土地,原告所稱之迴車道本即可自行規劃在其所有之146

      地號土地;原告並未說明何以迴車道無法自行規劃在其所

      有系爭146地號土地之理由。

(二)被告所有同段145地號土地雖為臺中市政府101府授都建建

      字第00555號建造執照所示同段145及系爭145之1地號二筆

      建築基地所留設之法定空地,惟同段145地號土地並未設

      置防火間隔,原告所稱「上開145地號土地已作為上開建

      築基地之『法定空地』使用,此為被告所自承」等語,應

      屬對建築法第11條第1、2項及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

      編第110條之規定有所誤解。蓋法定空地中遭設置防火間

      隔之部分不得作為通路使用;然法定空地之其他部分當然

      可作通路使用。而被告興建工廠廠房所留設之防火間隔係

      在建築物周遭淨寬1. 5公尺處,而被告提供通行5公尺私

      設通路位於同段145地號內之位置,並非防火間隔設置之

      地點,自可供通路使用。

(三)被告共有同段148地號土地東側現有巷道所坐落之地號為

      同段534地號之國有土地,管理人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另由同段534地號土地登記謄本之記載,該筆土地之地目

      為「道」,且在勘驗期日亦可證明有通行之事實存在,符

      合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6條第2項第2款等規定所稱

      「該現有巷道土地登記之地目為道」及「有通行之事實存

      在」二項要件,至為明顯。

(四)被告所有同段148、148之1地號二筆土地上之工廠無法為合

      法建築之原因,乃因受限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262條第1項斷崖之規定所致,並非同段148、148之1地號

      二筆土地無法指定建築線,不可不辨。

(五)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為不通公路之袋地,而系爭145

      之1地號土地則為直接面臨已開闢完成15公尺沙鹿區自由

      路,參照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0條第5項之規定,

      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屬於得免申請指定建築線之範圍,兩

      造所有土地條件不同,無法類比,自無原告所指其所有系

      爭146地號土地依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函文指示(定)

      建築線僅在『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屬計畫道路)兩側

      之境界,未含其他位置,自不包括上開原告自稱之現有巷

      道云云等情事。又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既為袋地,

      須仰賴第三者之土地(例如出具同意書或法院確認通行權

      之判決)始得向建管機關申請指定建築線;舉本件為例,

      原告所有之土地如欲申請指定建築線,至少有如被證34所

      舉甲、乙、丙三種模式,並非僅通行被告之土地始能指定

      建築線,原告對此似乎有所誤解。

(六)原告雖引最高法院99年臺上字第1151號裁判要旨,惟原告

      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原可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沙鹿

      區自由路連絡,且原告原為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之共有人

      (持分為1/5)。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於99年12月12日由

      共有人依土地法第34條之1之規定將土地出售被告二人,

      以致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因而形成袋地,致不通公

      路。如依原告所引最高法院99年臺上字第1151號裁判要旨

      所持之見解,認系爭146地號土地形成袋地之情形,應為

      原告所得預見或得事先之安排,故原告即不得因而增加其

      周圍土地之負擔(指被告所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

      許原告通行周圍土地以至公路。況本案之情形並非就98年

      7月23日施行前民法第789條第1項之規定有所爭執,故無

      最高法院99年臺上字第1151號裁判要旨之適用。此外,參

      照98年1月23日修正之民法第789條立法理由,即可知悉本

      案並無修正後民法第789條適用之餘地。

三、原告所主張之附圖甲案所示通行方案,對原告而言雖為與公

    路「最捷徑之連絡」,但對鄰地所有人之被告而言卻非損害

    最少之處所;反之,如採行被告所主張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

    方案,被告將可大幅減少損失:

(一)由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之內容可知,該通行方案將系

      爭145之1地號土地區隔為編號A、B、C三個區域,通行位

      置雖僅編號B所示112平方公尺土地,然編號C(86平方公

      尺)則與編號A(652平方公尺)未相毗連,將造成系爭14

      5之1地號土地無法為整體使用之情事,亦造成編號C(86

      平方公尺)土地閒置之情形。依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

      ,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可作為合法建築基地使用之部分僅

      剩編號A(652平方公尺)。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之使用分

      區係編定為臺中港特定區計畫之「第二種住宅區」,另依

      變更臺中港特定區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通盤檢討

      )案之內容可知,臺中港特定區計畫區域內第二種住宅區

      用地之建蔽率為50%、容積率為150%。再者,附圖甲案

      所示之通行方案編號B、C 位置土地之面積合計為198平方

      公尺,以建蔽率50%計算,被告可合法作為建築基地之用

      地將減少99平方公尺(198×50%=99);今系爭145之1地

      號土地之登記面積882 平方公尺,可供建築之建築物總樓

      地板面積原為1323平方公尺(882×容積率150%=1323)

      ,惟如扣除編號B、C位置198平方公尺,則可供建築之建

      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僅1026平方公尺(計算式:〈882-198

      〉×容積率150%=1026)。由此以觀,附圖甲案所示之通

      行方案將造成被告所新建建築物樓地板面積減少297平方

      公尺。況為取得臺中市政府所核發101府授都建建字第005

      55號建造執照,被告之父王軒所經營之聯瑩紙器股份有

      限公司委託楊勝元建築師之委辦費用,截至目前已支出建

      築師報酬、鑽探及簽證費等合計522,060元。若採行原告

      所主張之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被告所取得之建造執

      照勢將再委託建築師重新就建築基地及新建建物之規劃及

      設計,並向臺中市政府辦理建造執照之重新申請或者變更

      申請,屆時將另行支出委辦費用。

(二)被告共有之同段148地號土地因受斷崖因素影響,較無法

      作為建築使用,被告將之提供予原告作為通行道路之用,

      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相較,對被告而言,兩害相衡取其

      輕,當然以提供同段148地號土地作為通行道路之用,損

      害較少。又因同段148地號土地離斷崖不遠,對廠房之結

      構及工人之安全具有危險性,故被告欲將工廠廠房遷至南

      側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是被告將同段148地號土地有

      礙原告通行之工廠廠房拆除,並不會損及被告之利益。

(三)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通行之處所,係通行同段148地

      號土地編號E(278平方公尺)及同段145地號土地編號G(

      19 平方公尺),以上合計297平方公尺(278+19=297)

      。依臺中市建築學會之鑑定,被告所有同段148地號土地

      距北側斷崖之距離未逾28.58公尺之安全距離,屬受限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262條第1項第8款「斷崖」

      限制無法作為建築基地使用。如欲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

      計施工篇第262條第1項第8款但書作為建築基地使用者,

      須先設置適當之擋土措施,造價金額則約為14,494,200元

      。然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則屬可合法建築使用之第二種住

      宅區用地,並已取得臺中市政府核發之建造執照。被告保

      留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提供較難開發建築之同段148地

      號土地予原告作為袋地通行之處所,二者相較,當然損害

      較輕。故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所須通行之土地面積雖

      為297平方公尺,較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通行方案112

      平方公尺為多(僅記入編號B,未列入日後將閒置之編號C

      所示86平方公尺),然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對原告所

      造成之損害較輕。

(四)附圖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雖造成被告須自行拆除附圖丙案

      所示38平方公尺之鐵皮廠房,然被告本即因舊廠房鄰近北

      方斷崖有安全之顧慮,方購買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作為新

      廠房之用地,故被告將舊廠房之38平方公尺拆除供原告通

      行,僅花費數萬元且2日內即可達成,並不會造成太大之

      損害。此外,如採通行方案乙案,被告擬興建之新廠房即

      不須作任何之變更設計或者重新請領建造執照,屆時將可

      減少建築師之委辦費用。另被告為提供通行土地之人,採

      行何種通行方案方對自身所造成之損害最小,自能精打細

      算,宜應尊重被告之意願。

(五)綜上所陳,附圖甲、乙案所示之通行方案何者方屬對被告

      損害最少之方案,應作公平客觀之比較,甲案及乙案相較

      ,通行方案乙案絕對屬對被告損害較少之方案。

四、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本院之判斷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

    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若縱經法

    院判決確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難認有受確認

    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臺上字第1240號判例意旨

    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其所有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為

    袋地,對被告共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有通行權,惟被告

    否認之。則原告主張其有該通行權之法律關係存在,即不明

    確,致原告私法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而此種不安之

    狀態得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是原告提起本件訴訟確認通行

    權存在,應有確認利益,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為其所有,因與公路

    無適宜之聯絡,有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之必要之事實,業據

    其提出土地登記簿謄本及地籍圖為證,並有被告提出之現場

    照片在卷可憑,復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原告此部分主張屬

    實。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

    除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

    圍地以至公路。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

    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對於通行地因

    此所受之損害,並應支付償金。第779條第4項規定,於前項

    情形準用之。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但對於通

    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因土地一部之讓與或分

    割,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

    有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所有

    地。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所有,讓與其一部或同時分別讓與

    數人,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亦同

    。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無須支付償金,民法第787條、

    第788條第1項及第789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所有之系

    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有通行周

    圍地以至公路之必要,為兩造不爭執之事實。惟原告主張:

    其所有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與被告共有

    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同段145、145之2地號土地所有權

    應有部分各5分之1,原均屬於原告及其他共有人所有、共有

    ,僅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臨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嗣原告等

    人將系爭145之1地號等土地出售予被告,依民法第789條之

    規定,原告僅得通行被告共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以至公

    路等情,則為被告所否認。被告除否認本件有民法第789條

    規定之適用外,並抗辯:原告主張通行被告所有系爭145之1

    如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將對被告造成巨大之損害,並

    非對鄰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等語。準此,本件兩造主要

    爭執在於:本件是否有民法第789條規定之適用,亦即原告

    主張其僅得通行被告所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是否有據

    ?原告主張通行被告所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如附圖甲案所

    示之通行方案,對鄰地而言,是否為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

三、關於本件有無民法第789條規定適用部分:

(一)按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因土地一部之讓與或分割,

      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有

      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所有

      地。」。其立法理由為:「查民律草案第1010條理由謂因

      土地之一部讓與或分割,致生不通公路之土地者,其結果

      由當事人之任意行為而然。故其土地之所有人,祇能不給

      報償而通行於受讓人取得之公路接續地,或讓與人現存之

      公路接續地,或已屬於他分割人之公路接續地,其他之鄰

      地所有人,不負許其通行之義務。此本條所由設也。」。

      該條項於98年1月23日修正公布增訂(並自公布後6個月施

      行)後段:「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所有,讓與其一部或同

      時分別讓與數人,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

      使用者,亦同。」,立法理由為:「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

      所有,而讓與其一部(包括其中一宗或數宗或一宗之一部

      分)或同時分別讓與數人,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

      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有人因至公路,亦僅得通過該讓

      與之土地,以貫徹本條立法精神,爰仿德國民法第918條

      第2項後段規定,修正第一項。又所謂『同屬於一人』非

      指狹義之一人,其涵義包括相同數人,併予指明。」。足

      見適用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之前提為:「因土地一部之

      讓與或分割」、「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所有,讓與其一部

      或同時分別讓與數人」。而所謂「同屬於一人,依前揭增

      訂理由,並包括同屬於「相同數人」。又所謂「同屬於一

      人所有」,究係獨有或共有,固非所問,但並不包括其中

      一筆或數筆土地一人獨有,其他一筆或數筆土地共有之情

      形在內。蓋後者之情形並不符合數宗土地同屬於相同數人

      所有之定義,其理甚明。

(二)查被告抗辯:系爭145之1、146地號土地自日據時代起,

      即非「同屬一人」所有之土地等情,業據其提出該2筆土

      地歷年登記謄本為證。而原告係於63年6月20日因分割繼

      承取得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被告共有

      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與同段145、145之2地號土地,則

      係於99年12月12日與原告等共有人簽訂買賣契約,由被告

      向原告等共有人買受而來。其中,原告就前揭3筆土地之

      所有權範圍僅有應有部分5分之1,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包

      括原告在內計有共有人34人、兩造就前揭3筆土地應有部

      分5分之1簽訂上開買賣契約後,原告未依買賣契約辦理所

      有權移轉登記予被告,經被告訴請本院100年度訴字第957

      號判決原告應將前揭3筆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5分之1移轉

      登記予被告確定等情,有原告提出之系爭146、146之1、1

      45之1地號土地,同段145、145之2地號土地登記謄本、異

      動索引及本院100年度訴字第957號民事判決等件為證。足

      證原告於99年12月12日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5

      分之1出售予被告之前,該土地與原告所有系爭146、146

      之1地號數宗土地並無「同屬於一人所有,或「同屬於相

      同數人」所有之情事。因此,原告於出售系爭145之1地號

      土地應有部分5分之1時,因該地號土地尚有其他共有人33

      人,原告在出售該土地應有部分前,亦無法置其他共有人

      之權利不顧,隨意通行該土地,其出售該土地應有部分時

      ,就通行該土地部分自無法為事先之安排,尚不得謂原告

      出售該土地應有部分5分之1後,其所有未出售之系爭146

      、146之1地號土地僅得通行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而不許

      其通行其他周圍土地,以至公路。是本件與民法第789條

      第1項規定之情形不同,不能適用該規定。其基本情況與

      民法第78 9條規定亦不相同,無法類推適用。原告主張:

      本件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原為原告所共有,而系爭146及

      146之1等地號土地則為原告所獨有,與「同屬於一人所有

      」之情形相同,原告主張適用或類推適用民法第789條規

      定云云,並非可採。

(三)民法第789條第1項之立法理由在於土地所有人不能因自已

      之任意行為,致增加他人之負擔。因此,法條規定「土地

      所有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

      所有地」,意在限制袋地通行權人行使通行權之範圍,不

      得增加其他鄰地第三人之負擔。準此以觀,縱系爭145之1

      、146、146之1地號土地所有權原全部屬於原告所有,而

      由原告將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所有權全部出售予被告,原

      告固得依民法第789條之規定主張通行被告買受之系爭145

      之1地號土地。惟被告已表明願提供其所有同屬周圍地之

      同段148地號土地如附圖乙案部分供原告通行至公路,如

      附圖乙案對被告而言確屬於損害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因

      未造成其他鄰地所有權人之負擔,解釋上應無不許之理。

      是被告抗辯:本件土地通行權並無民法第789條規定之適

      用等語,可以採信。

四、原告主張通行被告所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如附圖甲案所示

    之通行方案,對鄰地而言,是否為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一)原告援引實務上最高法院85年度臺上字第3141號、87年度

      臺上字第2247號判決要旨,主張通行鄰地之目的既在使袋

      地得為通常之使用,是於袋地為建地時,即須將其建築需

      要列入考量;若准許通行之土地,不足敷袋地建築之基本

      需求,尚不能謂已使為建地之袋地為通常之使用。袋地通

      行權,非以袋地與公路有聯絡為已足,尚須使其能為通常

      之使用。而是否為通常使用所必要,除須斟酌土地之位置

      、地勢及面積外,尚應考量其用途。故袋地為建地時,倘

      准許通行之土地,不敷袋地建築之基本要求,自不能謂已

      使袋地能為通常之使用等語,固屬有據。惟民法第787條

      所規定之通行權,目的不僅在調和土地所有人間之利害關

      係,且在充分發揮土地之經濟效用,以促進社會整體利益

      ,是鄰地通行權之行使,於土地所有人方面,為所有權之

      擴張,於鄰地所有人方面,則為所有權之限制,主張通行

      權之人應於通行之必要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

      所及方法為之。換言之,主張通行權之人應考慮其所有近

      鄰之土地,何者供其通行所受損害最少,而非考量其一己

      之便利或利益。通行權人通行範圍應以使土地(袋地)得

      為「通常使用」為已足,不得因通行權人個人特殊用途、

      或道路是否整齊美觀之市容考量,而損及周圍地所有人之

      利益。綜合上情,原告主張通行被告所有系爭145之1地號

      土地如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是否為損害最少之處所

      及方法,應斟酌原告所有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之位

      置、面積及用途等情況,定其「通常使用」之基本必要需

      求。

(二)本院於101年6月21日會同兩造及臺中市清水地政事務所人

      員到場勘驗結果:原告所有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目

      前並無適宜對外聯絡道路可供通行,其相鄰土地為系爭14

      5之1地號土地及同段145、147、148、148之1地號等土地

      。原告主張之通行方案(即附圖甲案),距離對外通行之

      自由路最長約27.17公尺;被告主張之通行方案(即附圖

      乙案),從原告之土地到達對外聯絡產業道路(寬度約4.

      1公尺)約36公尺,另從產業道路右轉通達自由路距離約

      17.5公尺。原告主張通行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目前為空

      地;被告主張通行方案之土地為同段145、148地號土地,

      其上有被告所有部分鋼架廠房坐落其上;被告所提供通行

      之土地與原告所有土地間目前有鐵絲網隔離,且系爭146

      、同段148地號土地間高低落差約50公尺等情,分別製有

      勘驗筆錄、複丈成果圖(即本院判決附圖)附卷可憑,並

      有被告提出之現場照片在卷可稽。又原告陳明其所有系爭

      146、146之1地號土地目前種植荔枝,其計畫於其上興建

      房屋自用或出租他人使用。而系爭146地號之使用分區屬

      於第二種住宅區,有原告提出之臺中市沙鹿區都市計畫土

      地使用分區證明書在卷可憑。另系爭146地號土地本身並

      無斷崖存在,且距離斷崖已達25.25平方公尺至29.36平方

      公尺不等寬度,係為可供建築之基地等情,亦有臺中市政

      府都市發展局101年4月18日函文附卷可憑。堪認原告主張

      其計畫於其所有系爭146、146之1地號土地上興建房屋自

      用或出租他人使用之使用方式,應屬可行,自應就此審酌

      原告請求請求通行之位置、面積等情況,對鄰地而言,是

      否為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三)原告主張:依原告主張如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其通

      行權位置為附圖編號B部分,面積為112平方公尺;而被告

      所主張之如附圖乙案所示通行方案,其通行位置為編號(

      E、G)部分,面積合計為297平方公尺,其中並包含地上

      物廠房(丙案之編號E1)之面積為38平方公尺,且被告所

      提供通行土地與原告土地之間目前有附圖丙案之編號Y(

      紅色)線段之鐵絲網,是被告所主張如附圖乙案所示之之

      通行方案,不論到達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公路)之距離

      上、通行位置所占用之面積上、通行範圍之障礙上(較原

      告所主張之空地多出土地高低落差、鐵絲網、鐵皮廠房等

      障礙現象及通行之寬度上等項,均遜於原告所主張之甲案

      ,且所謂產業道路,並非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0條

      第1項及第16條等所規定之「現有巷道」,依法並不能申

      請指定建築線;如依原告主張之通行方案,被告無須拆除

      任何廠房,原告亦無須再墊高一公尺多之地基,更無須浪

      費大筆土地僅作為道路及迴車道使用,兩相比較之下,應

      以原告之通行方案為宜等語。惟查:

      1.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之使用分區屬於第二種住宅區,有

        原告提出之臺中市沙鹿區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

        在卷可憑。被告抗辯:因其等共有之系爭148地號土地

        離斷崖不遠,對廠房之結構及工人之安全具有危險性,

        故被告欲將工廠廠房遷至南側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

        其等共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早已向臺中市政府申請建

        物建築執照,截至目前已支出建築師之規劃及設計費用

        等項達522,060元等情,業據其提出建造執照申請書及

        楊勝元建築師所出具之證明書為證,並為原告所不爭執

        。原告亦係因被告擬在該土地上興建房屋,始聲請本院

        以100年度裁全字第172號裁定為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

        該案至現場查看時,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已完全整平,

        目前並無任何建築等情,亦有原告提出之本院該假處分

        裁定在卷可稽,並經調卷查核無誤。堪認被告為於系爭

        145之1地號土地上興建房屋,已規劃、著手多時,並支

        付相當費用。被告抗辯:如依原告所主張之如附圖甲案

        所示之通行方案,被告於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興建廠房

        之位置僅剩C位置,明顯減少新廠房之建築面積;被告

        新廠房之用地如提供原告作為通行道路,亦明顯破壞新

        廠房之完整性及門禁管制等情,尚屬可採。

      2.如依原告主張如附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原告通行之

        路徑係由其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往東南方向劃一寬5公

        尺、兩旁平行之通路(即編號B部分)直通臺中市沙鹿

        區自由路,對原告而言,固甚便利。惟被告共有之系爭

        145之1地號土地,將被切割為如附圖甲案所示編號A、B

        、C三個部分,面積分別為652、112、86平方公尺,其

        中編號B部分作為通路使用,將因通路橫越其間,造成A

        、C部分無法整體利用,尤其降低C部分土地之使用,致

        減少系爭145之1地號未供通行部分土地之經濟效用。原

        告主張:被告若將附圖甲案編號B、C部分均列為法定空

        地,並共同利用編號B部分即原告所主張之方案通行,

        並無降低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經濟效用之虞云云。惟被

        告已申請建照欲在系爭14 5之1地號土地上建築房屋,

        並支出相當費用,已如前述,如依原告前揭所述,原告

        仍需變更設計,支出更多費用。且原告主張通行鄰地,

        本應依法選擇通行對周圍鄰近之土地所受損害最少之處

        所及方法,而非考量其一己之便利或利益,要求鄰地配

        合,是其前揭主張,並非可採。

(四)同段145、148地號土地為被告共有,亦與原告所有系爭14

      6、146之1地號土地相鄰,此有土地登記謄本及地籍圖謄

      本在卷可憑。被告抗辯:願提供位於同段145、148地號土

      地上如附圖乙案所示之方案供原告通行,因同段148地號

      土地受斷崖因素影響,作為建築使用,需支出高額費用施

      作邊坡,被告將之提供予原告使用,與提供系爭145之1地

      號土地供原告通行使用,相較之下,損害較輕等語。經查

      :

      1.被告聲請臺中市建築學會鑑定結果:系爭148地號土地

        北側,依亞興測量公司所測之現況成果圖之資料(如鑑

        定報告附件3),系爭148地號土地之北方有一陡坡,高

        程為44.66公尺,與下方底部河川之高程30.37公尺,高

        差為14.29公尺,其距離為25.25公尺至29.36公尺不等

        寬度。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及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

        262條,本案係屬「斷崖」之規定,上下各二倍於斷崖

        高度之水平距離範圍內,不得開發建築。依此計算高差

        14.29公尺二倍距離為28.58公尺範圍內不得建築。其次

        ,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262條第1項第8

        款已明確規定,山坡地有斷崖情形,上下各二倍於斷崖

        高度之水平距離範圍內,不得開發建築,但基地使用地

        質上或擋土措施需經專家認定且經由當地主管建築機關

        認為安全無礙者,不在此限。是欲作建築基地使用,須

        先設置適當之擋土措施,依附件八分析,擋土設施需花

        費總造價約14,494,200元等情,有該會鑑定報告為證。

        足證被告共有之同段148地號土地雖得開發建築房屋,

        但確需支出高額費用施作經主管機關認安全無礙之擋士

        措施。又該地號土地依前揭情形,既得開發建築房屋,

        自無不得作為道路供通行之理。且衡諸常情,施作道路

        供作通行,其施作之擋士措施費用尚不能與建築房屋相

        比。是被告願提供原告通行之如附圖乙案所示通行方案

        ,亦無原告所指,違反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262條第1項規定,不得作為道路通行之情形。

      2.原告聲請本院100年度裁全字第172號請求確認通行權之

        假處分事件,該案至系爭146、145之1等地號土地現場

        查:系爭148地號土地上有被告之工廠,與系爭146地號

        土地交界處均為水泥柱、鐵絲網圍住,系爭148、146、

        145及144地號土地交界處雖有水泥路寬約2公尺,但直

        通被告工廠大門,目前無從由148地號土地進出系爭146

        地號土地;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已完全整平,目前並無

        任何建築,系爭14 6地號土地四週並無出入可達道路等

        情,有執行筆錄在卷可憑,經調卷查核屬實。足見原告

        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與相鄰被告所有同段145、148地

        號等土地交界處,現狀即有寬約2公尺之水泥路直通被

        告工廠大門,雖該水泥路與原告所有系爭146地號土地

        交界處有水泥柱、鐵絲網圍住,但其拆除,並不困難。

        被告陳明欲提供同段145、148地號土地如附圖乙案所示

        之通行方案供原告通行,該通行方案與原告主張之甲案

        寬度相同,均為5公尺,足供原告於系爭房屋興建房屋

        指定建築線使用。雖附圖乙案有如附圖丙案編號E1之鐵

        皮廠房及Y部分之鐵絲網圍牆,但被告表明願拆除供被

        告通行,則原告即不得執此理由,主張該方案不可行。

        又附圖乙案所示通行方案雖未直接與臺中市沙鹿區自由

        路相通,但係通往東側同段534地號土地現有巷道,534

         地號土地再往南與連接自由路。而同段534地號土地係

        屬於國有土地,地目為道,呈南北向之長條狀,有土地

        登記謄本及地籍圖謄本在卷可稽;現場勘驗結果,確係

        供對外聯絡之產業道路(寬約4.1公尺),已如前述,

        應屬於臺中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16條第2項第2款所規

        定之現有巷道。足證該方案之寬度應足供原告興建房屋

        面臨巷道之通常使用。至於該通道與原告所有系爭146

        地號土地高低有落差,原告需墊高一公尺多之地基,或

        需施作擋士措施等,為原告使用鄰地應自行克服之問題

        。有關原告主張被告主張之附圖乙案所示通行方案,依

        其長度,應設置迴車道部分,原告亦可自行依建築技術

        規則設計施工編第2章第1節第3之1條規定,設置於其所

        有之系爭146地號土地,尚難據此認該通行方案不可行

        。

(五)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直接臨臺中市沙鹿區自由路(依地籍

      圖比例尺換算,寬約15.6公尺),同段145地號土地未與

      道路相鄰,同段148地號土地則與同段534地號土地現有巷

      道(寬約4.1公尺)相鄰,依經驗法則,系爭145之1地號

      土地之價值應較同段145、148地號土地高。是綜合以上各

      情,堪認被告抗辯:其提供位於同段145、148地號土地上

      如附圖乙案所示之方案供原告通行,相較於依原告主張提

      供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供原告通行使用,損害較輕等語,

      應可採信。況本件無法適用或類推適用民法第789條之規

      定,已如前述,因此,原告得依民法第787條規定主張袋

      地通行權,其通行權不受民法第789條規定之限制,亦即

      其得通行周圍包括被告及第三人之土地以至公路,但應依

      民法第民法第787條第2項之規定「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

      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準此,在符合

      上開規定之前提下,原告亦可能通行通行周圍同段143之2

      、144等土地,自亦不能以被告願提供原告通行之方案有

      瑕疵或不可行,據以推論原告主張之通行方案為周圍地損

      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五、綜上所述,本件無法適用或類推適用民法第789條之規定,

    是原告主張其僅得通行被告所有之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於

    法無據。且原告主張通行被告所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如附

    圖甲案所示之通行方案,對周圍鄰地而言,並非為損害最少

    之處所及方法。從而,原告依民法第787條、789條規定,請

    求判決確認原告就被告共有系爭145之1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

    甲案編號B部分,寬度5公尺,面積112平方公尺,有通行權

    存在,難認有據,不應准許。其進而依同法第788條等規定

    ,請求判決被告不得在前項土地上為建築房屋、設置障礙物

    或為其他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並應容忍原告在前項土地舖

    設柏油或水泥,以供通行,亦無理由,應予駁回。

伍、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黃渙文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靖騰